Information Disclosure

电子商务学院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12-10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

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

稿)

 

 

 

 

 

 

 

 

 

 

 

所属学院     电子商务学院

编制人员        陈七喜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定稿

    (适用2022级)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方向)

专业代码:590206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59

5902

9285

秘书3-01-02-02公关员3-01-02-03行政执法员3-01-03-01社会工作2-07-09-01

行政秘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员信息主管

(智慧政务服务)社会工作者

 

 

职业生涯指导档案数字化加工社会工作师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面向基层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行政管理、秘书、电子政务、社会工作、档案管理等岗位群,从事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学生毕业35年能够胜任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办公室主任、行政主管、信息主管等岗位。

(二)培养规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科学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实好“三全育人”的所有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认同及恪守社会工作价值观及职业伦理。

3)具有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2.知识。

2.1需要掌握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有: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特征及其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基本知识。

4)熟悉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和伦理知识。

5)掌握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和评估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2.2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理论有: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秘书理论与实务公文写作、人际沟通技巧办公数字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知识。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要求掌握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文书与档案管理、社会调查理论与实务会务管理管理学基础等知识

3.能力。

3.1专业综合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4)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3.2职业基本能力

1)熟悉国内外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掌握行政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具有一定的行政事务处理能力,行政管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4)掌握文书档案、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实际应用能力。 

5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政务信息获取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3.3职业核心能力

1)行政事务处理能力

熟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事务运作流程 完成公文管理、会务管理的能力

2现代化办公能力

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3)文书档案处理能力

熟悉掌握文书档案管理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从事文书档案、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工作的能力

4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熟悉掌握人力资源职位配置、培训、考核的理论知识及实施能力

5人际沟通能力

掌握行政管理文员沟通技巧、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

(6)电子政务事务管理能力

掌握电子政务基本理论,能够处理电子政务事务的能力。

3.4职业态度

注重职业态度培养,将职业态度要求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以及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3.5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择性的考取《职业生涯指导》《档案数字化加工》等1+X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和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等。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公共必修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思想道德与法治

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和自我修养的能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实践。

(一)教学内容

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分为四大模块,即适应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教学中要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紧密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系列人生课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48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并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和实践意义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32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并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和实践意义,自觉投身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在新征程中用当时代先锋、争当事业闯将”等。

48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使学生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 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本课程包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加强和完善党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靓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等专题内容。

16

5

形势与政策

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一)教学内容

严格按照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安排教学。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学期选择四个专题开展教学,同时将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融入教学之中。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及时性要求、不断加强培养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

40

6

大学体育1

大学体育1主要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针对伤、病、残等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

通过讲解法和示范法、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等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

通过足球、篮球、排球及田径运动项目学习,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了解并熟悉其项目的运动方法和基本运动技术。

完成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

30

7

大学体育2

大学体育2以提高学生体育专项技能战术水平、塑造学生的身心素质为主,以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针对伤、病、残等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

通过讲解法、示范法、游戏法和比赛法等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专项体育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在体育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通过足球、篮球、排球及田径运动项目学习,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熟悉并基本掌握其项目的运动技术和基本技、战术等理论方法。

完成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

30

8

大学体育3

是以巩固并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运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针对伤、病、残等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

通过单项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了解该项目基本运动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主要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瑜伽、健身健美等体育课程内容。

完成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30

9

大学体育4

是以巩固并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运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针对伤、病、残等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

通过单项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了解该项目技、战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主要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瑜伽、健身健美等体育课程内容。

完成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30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

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必需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32

11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知识,以及国家就业方针政策,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求职就业技巧,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32

12

创新创业教育

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掌握创新创业方法,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具备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内容涵盖创新思维、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资源整合、创业计划书、创业公司组建等

32

13

大学英语1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掌握日常生活中通用的英语对话、词汇及语法;看懂简单的英文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书等;能根据话题或提纲写出150—200字应用文,如:书信、e-mail等,格式规范。

大学英语四大模块:听说训练、单词学习、阅读训练、语法与写作训练。要求掌握词汇不少于1250,阅读300-500词的一般难度文章,掌握较为简单的句法、语法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写出50-80词的应用文,翻译一般难度句子。

48

14

大学英语2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掌握日常生活中通用的英语对话、词汇及语法;能阅读一般难度、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材料;能根据话题或提纲写出150—200字应用文,如:书信等

大学英语四大模块:听说训练、单词学习、阅读训练、语法与写作训练。要求掌握词汇不少于1250,阅读400-700词的中等难度文章,掌握中等难度的句法、语法规则,能够进行多样化的日常交流,写出80-150词的应用文,翻译中等难度句子。

48

15

军事理论

掌握基本军事理论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基础。

中国国防建设、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国际风云变幻及对我国安全构成的威胁与挑战的形势,国家对外关系的方针和政策。学生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并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责任。

36

16

军事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

质。使学生基本掌握军事技能的动作要领,磨练意志,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教育;单个军人队列动作、分队的队列动作、战术基础动作;射击与战术训练、 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军体拳、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168

17

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构建和谐校园;积极参加演练,提升防范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自我生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应对应变能力,做到珍爱生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具有良好素养的、有责任感和担当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面临的国家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安全、违法犯罪以及公共突发事件诸多不安全因素的安全问题的主要种类、事故原因、表现形式、发生规律、共性特点以及典型案例解剖,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判断安全环境;接受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政治觉悟,维护高校稳定;学习法律法规,预防违法犯罪。

24

18

劳动教育

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课程学习与日常生活劳动、公益服务、社会实践、专业教育相结合,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具有劳动安全、劳动法规的意识与素养。

24

 

 

 

2.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大学语文、美育课程、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课程。 

 

 

 

 

序号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中国共产党历史

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中共党史的发展脉络、取得的伟大功绩和成功经验等基本知识。在党史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发展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能够厘清一些认识误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化展开。从时间角度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1919.5—1949.10)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部分(1949.10—1978.12)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第三部分(1978.12—2012.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必由之路;第四部分(2012.11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五讲

通过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为载体,以专题授课为主要形式,进行日常授课。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养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2

3

大学语文

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系统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汉语文本的阅读了解理解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和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增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大学语文》(蒋雪艳)教材为载体,以“讲课”为主要形式,开展体裁单元教学活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经典作品鉴赏活动提高语文素养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养分,拓宽文化视野,培育人文情怀提高道德修养

32

4

专业技术创新教育

本课程主要讲授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课程。

提高学生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现代化办公的目标。

32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及代码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秘书理论与实务

053321078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健康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和心态;2.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作精神;3.提升秘书职业兴趣与职业热情,提高职业意识、服务意识与管理意识。

【知识目标】1.秘书职业的工作内容及素质和能力要求;2.秘书各项日常工作事物包括:接打电话、办公室环境的维护、日程安排与计划、接待工作、邮件处理等内容的操作规范及要点;3.文书撰拟及处理规范、要求与程序。4.会务与商务活动等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规范等。

【能力目标】1.掌握先进的秘书办公设备基本操作与维护;2.能够拟定大型会议预案、能够组织大型会议工作、能够组织协调大型商务活动;3.能够搜集信息辅助决策、科学管理信息资源、高效整合资源;4.掌握沟通与协调的艺术和技巧,并在工作中恰当应用。

教学内容:秘书及秘书工作概述;接待工作;信件及邮件的处理;管理办公室环境;会议安排;处理文件;安排商务约会、宴请、出行;组织活动;管理上司;信息管理与服务;危机事件管理;互联网与秘书工作。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

教学资源:职教云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48

 

 

 

 

 

 

 

 

  2

人际沟通技巧

053321019

【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现代礼仪基本规范和人际沟通规范的良好习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强化人际沟通和交往礼仪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礼仪素养、心理素质、人际沟通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从业规范。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内涵、功能、原则、基本技能和训练方法;了解良好的外在形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生活中拥有良好的心态的重要性;认识到巧妙的谈吐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掌握与不同身份的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和不同场合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

【能力目标】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基本策略和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提高学生的交际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正确塑造的形象;通过训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交际心态,学会用心交际,以诚待人;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语言沟通及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发挥交际的魅力;

教学内容:我们生活在社会关系中;认识自我与认识他人;我们周围的人际关系;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及如何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人际沟通的方式、基本步骤;如何消除人际沟通障碍;人际沟通的技巧;职场人际关系等。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

教学资源:职教云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48

  3

办公数字化

054321094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健康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和心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作风。

【知识目标】了解办公数字化的理论知识,了解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数字化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掌握办公数字化的各类软件的应用。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和操作计算机和相关数字化软件,并且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处理文档,操作设备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办公中出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掌握办公数字化设备的日常维护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技术。

 

教学内容:了解办公数字化的基本知识、办公设备对环境的要求;掌握办公数字化的定义、基本功能、分类熟悉办公的信息处理方法、办公设备的用电常识等。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

教学资源:职教云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48

  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053321048

【素质目标】知法、懂法、用法,有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能够在生活中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后作为执法者进一步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作为公民有较强守法意识。

【知识目标】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行政主体的类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救济等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本学科相关案例分析,能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运用行政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则、行政主体的类型、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行政行为、行政责任和行政救济等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

 48

  5

公文写作

053321036

【素质目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获得基本职业素养,形成勤奋敬业、注重保密的职业操守,树立谨慎细致、务实高效的职业态度,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办文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党政公文和事务文书写作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常见公文文体写作技能,集中突破实际工作中高频文种,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正确选择文种,撰写文书。

【能力目标】培养具有独立撰写行政管理专业党政公文和事务文书写作能力,在写作时做到格式合乎规范、内容充实而完整、中心突出而明确、条理清晰而合乎逻辑要求。

教学内容:以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提高为主线,涵盖党政公文写作、事务文书写作及其公文处理三大模块。党政公文写作,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等。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讨论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64

 

 

 

 

 

 

 

 

 


 

2.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及代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053321027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思考、决策和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科学管理的相关业务流程及业务素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提高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理念。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行政管理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我国现行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工作规程,了解国内外行政管理理论和政策发展动态;了解行政管理的系统理论和我国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公共政策分析和执行能力、辅助领导决策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沟通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办公技术设备的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对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行政管理的主体、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管理的保障、行政管理的目的等五个部分组成。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中国大学慕课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

 64

  2

人力资源管理

053321089

【素质目标】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和理解判断能力,能够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树立学生客观公正、勤奋敬业、谨慎细致、务实高效、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

【知识目标】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特征,掌握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制定;了解工作分析的流程与内容,工作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员工招聘的程序;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薪酬的概念以及组成,企业福利制度的设计。理解劳动关系的概念与实质,劳动合同的含义及订立;掌握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功能、作用及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掌握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撰写工作说明书。按照员工招聘及员工甄选的方法,开展员工招聘。熟练使用一定的培训方法完成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掌握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方法,绩效面谈的方式和绩效改进的策略。掌握薪酬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制定企业工资制度的方法。掌握劳动关系的协调与管理,劳动合同有关细则。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员工培训、职业生涯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激励、劳动关系管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64

  3

管理心理学

054321096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培养学生初步妥善处理与应对与工作相关的员工个性问题的业务素质;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管理品质;培养学生具备在管理工作中能够进行有效激励的素质;培养学生具备有效进行群体管理的素质;培养学生具备一些基本领导的素质;培养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素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保健的素质。

【知识目标】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熟知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掌握社会认知偏差的心理效应;熟知气质、性格、能力理论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了解价值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掌握群体心理效应以及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掌握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原则。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归因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能力;培养学生影响和改变员工的态度、进行因人而异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沟通和妥善处理群体冲突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认知;掌控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培养领导者素质,实现有效管理;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促进和谐发展;了解群体心理,建设和谐团队;实施有效的激励手段;员工心理与健康。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中国大学慕课;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

 64

  4

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

053321023

【素质目标】具备劳动精神,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胜任管理工作的良好业务素养,具备政务信息化管理理念和竞争意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开展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政务服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标准。熟悉政务服务所应用的各类数字(信息)技术。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化法律法规等。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政务服务相关理论和方案解决政府行政管理问题,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能够应对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政务信息化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政务服务基本理论和标准体系。如电子(智慧)政务的基础设施,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安全保障,政务服务内部应用系统,政务服务外部应用系统,政务服务法律体系和政务服务标准体系等。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实操训练;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

 64

  5

社会调查理论与实务

053321026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思考、决策的理念;培养学生初步认识解决问题基本流程的业务素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先调查后判断的理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提高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理念。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调查的起源、发展;了解社会调查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了解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调查题目选取的方法技巧;掌握抽样的概念、方法和相关理论;熟悉问卷的设计与定稿;熟悉资料收集方法;掌握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基本知识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调查工作中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归因的能力;培养运用社会调查基本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展开社会调查时,进行要素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生选择有意义的社会调查课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编制社会调查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社会调查的一般问题;社会调查的要素分析;社会调查的项目策划;社会调查的对象选择;社会调查的工具设计;社会调查的资料搜集;社会调查的资料整理;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中国大学慕课;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

 64

  6

文书与档案管理

053321123

【素质目标】具备劳动精神,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胜任管理工作的良好业务素养,具备管理理念和竞争意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开展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管理标准。熟悉掌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八大环节的内容。收集、鉴别、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统计和登记等。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认识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本质,树立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基本理念,自觉养成服务的思想和工作作风。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标准。如文书与文书工作的基本内容,档案与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档案的收集,档案的鉴别和整理、档案的保管、档案的利用,档案的转递,档案的登记与统计和档案信息化管理等内容。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实操训练;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

 64

  7

会务管理

053321024

【素质目标】能够掌握在实际工作场合中应对各类与会务工作有关的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职场人必备的敏锐思维与灵活头脑,思虑周全,能较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知识目标】掌握会议的含义、分类、会议成本,会议前的准备工作、会议中的服务工作、会议后的善后和落实工作的每个步骤和内容,以及常见会务的组织方法等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会务筹备全过程的工作,能掌握与会务有关的文件的撰写方法。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与会议有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步骤,常见会务形式等内容。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64

  8

管理学基础

054321037

【素质目标】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管理活动现象、利用管理学思想分析管理活动本质。培养学生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巧与素质。

【知识目标】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理解管理活动的性质、职能和流程。

【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管理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权变思维的能力。培养具有基本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管理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与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职能。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法等。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64

 

3.专业选修课

序号

方向

课程名称及代码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专业方向1组课 程

绩效与薪酬 管理

05342106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获得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和理解判断能力,学会用绩效与薪酬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树立学生客观公正、勤奋敬业、谨慎细致、务实高效、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

【知识目标】理解绩效与薪酬管理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绩效与薪酬方案的制定;了解工作分析的流程与内容,工作设计的内容与方法;了解绩效管理的含义、作用和功能,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掌握薪酬的概念以及组成,了解制定薪酬制度的原则,了解薪酬水平的影响要素,了解企业福利制度的设计。

【能力目标】能够掌握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撰写工作说明书。能够掌握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方法,绩效面谈的方式和绩效改进的策略。能够掌握薪酬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企业薪酬系统、工资制度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工作分析与评价、绩效、绩效考核、系统的绩效考核技术、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薪酬体系、薪酬制度的设计等内容。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48

 2

公共安全管理

054321039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树立科学管理意识。了解我国安全管理现状和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等,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知识目标】了解公共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架构、事件调查与安全检查、安全管理机制、文化建设、培训与演练、安全管理信息化等。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公共安全管理基本技巧和技术技能,从事专业安全管理的能力,学习将安全管理理论用于实际管理的方法,初步建立公共安全管理知识体系的框架。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教学方式: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资源:智慧智教云平台。

考核方式:平时考核40%+期末考核60%

 48

 3

财务基础

053421012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各项管理工作所必须的财务基础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道德。严谨认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良好精神。

【知识目标】

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财务理论知识和基本会计核算能力。

【能力目标】具备正确理解财务工作的意义;具备基本会计核算能力;具备一定的的会计监督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认知、会计科目、会计账簿,复试记账,会计凭证,编制财务报告等核心内容。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100%

 48

 4

社会工作实务

054321040

【素质目标】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社会工作理论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现代社会工作意识,权益保护意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入社区、乡村后,能够科学的组织单位的社会工作管理,保证有效地发挥管理作用。

【知识目标】掌握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方法和技巧。

【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及时观察社区居民的问题和需求,并对之进行预估与计划,选择合适的介入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帮助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掌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等。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100%

 48

  5

 

 

 

 

 

 

 

 

 

 

 

 

 

 

 

 

 

 

 

 

 

 

 

 

 

 

 

 

 

 

 

 

专业方向2组课 程

企业管理

054321079

【素质目标】具备劳动精神,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胜任管理工作的良好业务素养,具备管理理念和竞争意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开展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组织架构,掌握企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和战略管理的方法,掌握企业生产、质量、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物流和信息管理主要内容和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选择和把握企业常规管理方式,能够分析与判断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组织架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企业组织架构,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企业战略管理和经营决策管理,企业的生产、质量、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物流和信息管理,企业文化;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实操训练;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

 48

  6

电子商务

053422022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思考、决策的理念;培养学生初步认识解决问题基本流程的业务素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先调查后判断的理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知识目标】学习领域主要培养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具备劳动精神,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胜任管理工作的良好业务素养,具备管理理念和竞争意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开展能力。

【能力目标】能够掌握熟悉使用电子商务所涉及的B2B/B2C/C2C等模块的软件能力,独立熟练操作,能够独立建立网点、网站等。

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电子商务基本模式和流程、电子支付工具、电子商务安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跨境电商、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电子商务中涉及到的商务活动和基本技术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48

7

经济法

053421067

【素质目标】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经济法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现代法律意识,权利保护意识,树立法律思维,培养诚信守法的品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后,能够科学的组织单位的经济法律管理工作,保证有效地发挥经济法的作用,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

【知识目标】掌握各类企业的概念;熟悉各种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设立的条件、程序,变更、解散和终止事项,熟悉两类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能力目标】能够制订企业合伙协议,公司章程能够办理企业、公司设立的工商登记注册。能够分析各种企业的具体规定是否合法。能够撰写劳动合同书,解决劳动纠纷。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公司法、企业法、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相关理论。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100%

 48

8

公共管理基础

054321041

【素质目标】培养具备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层管理人才。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开拓视野。

【能力目标】能够科学应用公共管理理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公共管理学的含义,特点等。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管理者等内容。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

 48

9

 

 

 

 

 

 

 

 

 

 

专业任选课程

公共政策与行业分析

054321042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政策理解与政策掌握的意识,培养学生政策法制观念。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公共政策与行业政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知识目标】公共政策与行业政策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政策类型、公共政策组织、政策工具、决策环境等。

【能力目标】能够科学应用公共政策与行业政策理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国家公共(行政)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功能等。学习行业政策基本内容和政策目标等,如计划、控制、协调功能。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

教学资源:智慧职教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

 32

10

市场营销实务

053321104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市场营销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调查与预测、购买者市场、目标市场营销、网络营销,了解市场营销管理,学习创业营销。

【能力目标】能够针对具体的企业选择与设计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开展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够较准确地分析消费者购买市场并能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能够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学习市场、市场营销等概念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微观环境的构成,开展市场调研与预测,分析购买者市场选择目标市场营销,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四大营销策略,认识网络营销,市场营销管理,学习创业营销。

教学方式: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课堂实训等。

教学资源:智慧智教云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课程资源。

考核方式:平时考核40%+期末考核60%

 32

 

 

 


4.专业实践课程

根据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能力、职业态度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技能为主线设置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

序号

课程名称

及代码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通过四周专业综合实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根据自己爱好和特长深入研究某个领域的知识或者进一步通过实践项目提升专业技能。

学生可以在校完成专业方面的毕业设计或者在企业完成综合实训,通过专业综合实训,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根据自己爱好和特长深入研究某个领域的知识或者进一步通过实践项目提升专业技能。

120

2

岗位实习

通过六个月的岗位实习,使学生熟悉就业岗位,学以致用,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增强对专业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通过岗位实习,检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并为后续胜任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690

3

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训

通过一周的集中实训学生能够掌握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实践内容和岗位所需要的实践操作步骤,能够会使用常用的档案数字化软件等。

学生主要掌握和会使用两套软件:1.综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2.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学习内容均为模拟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形式来完成。

30

课程地图

依据基层党政机关和公共服务行业各个岗位及岗位群的不同,以及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的不同要求,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基于行政秘书、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信息主管(电子政务)、社会工作等典型岗位群,构建了系统化课程体系。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进程是对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施进程的总体安排,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具体体现。

(一)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

 

合计

理论(实践)教学

12

15

15

16

8

 

66

实践环节

军训(含入学教育)

3

 

 

 

 

 

3

课程实训(劳动周)

 

1

1

1

 

 

2

专业综合实训(劳动月)

 

 

 

 

4

 

4

岗位实习

 

 

 

 

4

12+7(假)

23

毕业教育

 

 

 

 

 

2

2

机动

1

1

1

1

1

1

6

考试

2

2

2

2

2

 

10

教学周合计

18

19

19

19

19

15

109

假期(含社会实践)

7

7

7

7

7(实习7周)

 

35

总周数

25

26

26

26

26

15

144

备注

第二、三、四学期设置2劳动周,第五学期设置1个劳动月,主要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为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培育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二)课程综合实践安排表

序号

实践课程名称

学分/周数

学时数

开设学期

主要内容、

要求

实训场地

要求

考核方式

1

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4/4

120

学生可以在校完成专业方面的毕业设计或者在企业完成综合实训

在学校相关实训室或专业对口企业进行实习

考查

2

岗位实习

23/23

690

增强对专业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

在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

考查

3

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训

1/1

30

应用两套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软件进行授课

档案数字化实训室

考查

(三)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模块

序号

开课部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考核方式

学分

学时

学时分配

建议学分(学期)分配

理论

实验/实践

1

2

3

4

5

6

公共基础
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

1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0641210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B

考试

3

48

40

8

3

 

 

 

 

 

2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0641210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B

考试

2

32

28

4

 

2

 

 

 

 

3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06412100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B

考试

3

48

44

4

 

 

3

 

 

 

4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06411100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

考试

1

16

16

 

 

1

 

 

 

 

5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064111005064111006064111007064111008064111009

形势与政策

A

考试

1

40

40

 

 

体育健康教育

6

体育教学部

084121001

大学体育(1)

B

考试

1

30

6

24

1

 

 

 

 

 

7

体育教学部

084121002

大学体育(2)

B

考试

1

30

6

24

 

1

 

 

 

 

8

体育教学部

084121003

大学体育(3)

B

考试

1

30

4

26

 

 

1

 

 

 

9

体育教学部

084121004

大学体育(4)

B

考试

1

30

4

26

 

 

 

1

 

 

10

学工处

09412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

B

考试

2

32

24

8

 

2

 

 

 

 

创业就业教育

11

创新创业

学院

104121001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B

考试

2

32

16

16

2

 

 

 

 

 

12

招就处

104121002

创新创业教育

B

考试

2

32

16

16

 

2

 

 

 

 

基础文化教育

13

通识教育教学部

074111001

大学英语(1)

A

考试

3

48

48

 

3

 

 

 

 

 

14

通识教育教学部

074111002

大学英语(2)

A

考试

3

48

48

 

 

3

 

 

 

 

15

通识教育教学部

074111003

高等数学(经济数学、概率统计)自主确定开设

A

考试

3

48

48

 

 

 

 

 

 

 

军事劳动教育

 

16

学工处

094111001

军事理论

A

考试

2

36

36

 

2

 

 

 

 

 

17

学工处

094132001

军事技能训练(含入学教育)

C

考查

3

168

 

168

3

 

 

 

 

 

18

保卫处

124122001

安全教育(含国家安全、实验室安全)

B

考查

1

24

18

6

 

19

团委

114112001

劳动教育(理论)

A

考查

0.5

8

8

 

 

 

 

20

团委

114132001

劳动教育(实践)

C

考查

0.5

16

 

16

 

 

公共必修课程小计

 

 

33

748

402

346

16.5

11

4

1

0.5

0

公共选修课程

限选课程组1

1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064212001

中国共产党历史

A

考查

2

32

32

 

 

 

 

2

 

 

限选课程组2

2

通识教育教学部

0742120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考查

2

32

32

 

 

 

 

 

 

 

通识教育教学部

074212002

大学语文

A

考查

2

32

32

 

 

 

2

 

 

 

限选课程组3

3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212001

艺术鉴赏

A

考查

2

32

32

 

 

 

 

2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212002

设计美学

A

考查

2

32

32

 

 

 

 

 

 

 

限选课程组4

4

各二级学院

 

信息技术基础

B

考查

2

32

16

16

 

 

 

 

 

 

各二级学院

054222002

专业技术创新教育

B

考查

2

32

16

16

 

 

2

 

 

 

公共任选课程

56

各开课部门

 

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课程

A

考查

4

64

64

 

 

 

 

 

公共选修课程小计

 

 

12

192

176

16

0

0

8

4

0

0

 

公共基础课程合计

 

 

45

940

578

362

16.5

11

12

5

0

0

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

电子商务学院

053321078

秘书理论与实务

B

考试

3

48

24

24

3

 

 

 

 

 

2

电子商务学院

053321019

人际沟通技巧

B

考试

3

48

24

24

 

3

 

 

 

 

3

电子商务学院

054321094

办公数字化

B

考试

3

48

24

24

 

 

 

3

 

 

4

电子商务学院

053321048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B

考试

3

48

24

24

 

 

3

 

 

 

5

电子商务学院

053321036

公文写作

B

考试

4

64

32

32

 

4

 

 

 

 

专业基础课程小计

 

 

16

256

128

128

3

7

3

3

0

0

专业核心课程

1

电子商务学院

053321027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

B

考试

4

64

32

32

4

 

 

 

 

 

2

电子商务学院

053321089

人力资源管理

B

考试

4

64

32

32

 

4

 

 

 

 

3

电子商务学院

054321096

管理心理学

B

考试

4

64

32

32

 

 

4

 

 

 

4

电子商务学院

053321023

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

B

考试

4

64

32

32

 

 

4

 

 

 

5

电子商务学院

053321026

社会调查理论与实务

B

考试

4

64

32

32

 

4

 

 

 

 

6

电子商务学院

053321123

文书与档案管理

B

考试

4

64

32

32

 

 

 

4

 

 

7

电子商务学院

053321024

会务管理

B

考试

4

64

32

32

 

 

 

4

 

 

8

电子商务学院

054321037

管理学基础

B

考试

4

64

32

32

 

 

 

 

4

 

专业核心课程小计

 

 

32

512

256

256

4

8

8

8

4

0

专业实践课程

1

电子商务学院

054332104

岗位实习

C

考试

23

690

0

690

 

 

 

 

4

19

2

电子商务学院

054332012

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C

考试

4

120

0

120

 

 

 

 

4

 

3

电子商务学院

054332038

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训

C

考试

1

30

0

30

 

 

 

1

 

 

专业实践课程小计

 

 

28

840

0

840

0

0

0

1

8

19

 

 

 

 

 

 

 

 

 

 

 

 

 

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方向1组课程

1

电子商务学院

053421063

绩效与薪酬管理

B

考试

3

48

24

24

 

 

3

 

 

 

2

电子商务学院

054321039

公共安全管理

B

考试

3

48

24

24

 

 

3

 

 

 

3

电子商务学院

054321040

社会工作实务

B

考试

3

48

24

24

 

 

 

3

 

 

4

电子商务学院

053421012

财务基础

B

考试

3

48

24

24

 

 

 

3

 

 

专业方向2组课程

5

电子商务学院

054321079

企业管理

B

考试

3

48

24

24

 

 

 

 

3

 

6

电子商务学院

053422022

电子商务

B

考试

3

48

24

24

 

 

 

 

3

 

7

电子商务学院

054321041

公共管理基础

B

考试

3

48

24

24

 

 

 

 

3

 

8

电子商务学院

053421067

经济法

B

考试

3

48

24

24

 

 

 

 

3

 

专业任选课程

9

电子商务学院

053321104

市场营销实务

B

考查

2

32

16

16

 

 

 

 

2

 

10

电子商务学院

054321042

公共政策与行业分析

B

考查

2

32

16

16

 

 

 

 

2

 

专业选修课程小计

 

 

14

224

112

112

0

0

6

6

2

0

专业(技能)课程合计

--

--

90

1832

496

1336

7

15

14

18

14

19

总计

--

--

135

2772

1074

1698

24

26

26

23

15

19

平均周学时

--

--

--

--

--

--

24

23

24

25

12

 

公共基础课程940学时(占总学时34%);选修课416学时(占总学时15%);实践课1698学时(占总学时61%)

备注:

1.《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实践学时共16学时,不进课表

    2.《形势与政策》第1-5学期每学期8学时。

    3.《大学体育》含体质测试。

    4.《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学时8学时,不进课表。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一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二学期开课。

5.《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学时16学时,不进课表。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二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一学期开课。

6.《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时共16学时,不进课表。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二学期开课。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三学期开课。

7.《高等数学(经济数学、概率统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需求自行确定开设。

8.《安全教育》保卫处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不进课表在第一至第五学期由保卫处组织,第五学期考核与成绩报送。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落实《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的高等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不少于1学分16学时),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2学时。

9.《劳动教育》由团委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不进课表。部分8学时在第一至第五学期由团委组织,第五学期考核与成绩报送。实践部分16学时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安全专题教育,第五学期考核与成绩报送。

10.公共选修课程分公共限选课程和公共任选课程,公共限选课程要求修读4个课程组8学分,公共任选课程要求修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4学分。

1组:“四史”教育,第学期开课。

2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二学期开课。

3组:艺术鉴赏/设计美学等美育课程,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学期开课。

4组:信息技术基础/专业技术创新教育,由二级学院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不进课表。三或第四学期开课。

公共任选课: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课程,由开课部门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第二、三、四学期开课。

11.《岗位实习》一般实习6个月,第5学期安排4周,计23学分,共690学时。    

 

(四)学时分配表

学期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必修课

选修课

学分

学时

学时占比

学分

学时

学时

占比

学时

学时占比

学时

学时占比

学时

学时占比

学时

学时占比

第一学期

16.5

402

14.50%

7

112

4.04%

236

8.51%

278

10.03%

546

19.69%

0

0

第二学期

15.5

278

10.03%

14

224

8.08%

322

11.61%

180

6.49%

430

15.51%

0

0

第三学期

8

150

5.41%

17

272

9.81%

240

8.66%

182

6.57%

254

9.16%

224

8.08%

第四学期

5

102

3.68%

19

318

11.47%

220

7.94%

200

7.22%

236

8.53%

160

5.77%

第五学期

0

8

0.29%

14

336

12.12%

56

2.02%

288

10.39%

320

11.54%

32

1.15%

第六学期

0

0

0

19

570

20.56%

0

0

570

20.56%

570

20.56%

0

0

分学期

7

152

5.27%

0

0

0

130

4.51%

22

0.76%

88

3.05%

64

2.22%

合计

45

940

33.91%

90

1832

66.09%

1074

38.74%

1698

61.26%

2356

85%

416

15%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优化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结构适应专业发展需要和教学需要。专业带头人能够站在行政管理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熟悉专业发展最新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骨干教师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的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带领本专业学生开展教学,保证了专业建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前瞻性

1. 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

本专业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德国爱尔福特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教师专业结构由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专业构成,其知识结构与本专业教学关联度较高

2. 年龄结构

专业团队年龄整体较年轻,45岁以下教师占90%,是一支充满活力锐意进取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专业教师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深化教师对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理解掌握持续提升年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3. 双师比结构

目前本专业双师资格教师达90%专业教师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并具备秘书职业资格1,人力资源管理师3),心理咨询师3),学院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到企业挂职锻炼,并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4. 专兼比结构

专业教师中,专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2人,具备企业工作经验的占50%以上,既具备理论授课能力,更能全面指导学生的岗位实习和专业实训。

(二)教学设施

根据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基于行政管理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有利于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实训管理制度,以保障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专业实训室

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本专业结合基于行政管理工作过程,构建“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有利于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实训管理制度,以保障基于行政管理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突出体现专业的职业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1校内实训室建设

实训室建设是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最重要的环节,而实践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实践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实战能力,学生能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素质,这些都是他们将来在就业竞争中非常明显的优势,扩大学生在毕业时的择业范围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建设具有企单位工作氛围的校内理实一体专业实训室

本着“课程教学理实化、实践场所职业化”的原则,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设计并建设理实一体实训室及速录机房,重点加强教学功能设计及业氛围建设,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企业操作规范训练校内实训室:档案数字化实训室和办公自动化实训可以开展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② 形成校内实训基地的效运行机制

实训管理模式:基地建设企业化、师生身份双重化、实践教学真实化。

最终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管理方式建立一套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对实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

建设原则依据“科学化、标准化、实用化”的建设原则,建立一整套实训室管理制度。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积极寻求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开展深层次、紧密型合作,建立与专业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满足本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岗位实习的需要,发挥政、校、企在人才培养中的综合作用,由企事业单位提供场地、办公设备、项目和技术指导人员,与教师共同组织和带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形成共建、共管格局。

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如下: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半年以上岗位实习的需要,实现学生在基地的顶岗后就业;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校外实训基地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基于职业标准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有利于学生在实训期间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领悟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岗位实习环节是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安排在第学期,是学生步入职业岗位的开始,制定适合本地实际与岗位实习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在专、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主要实习任务。学生通过在企业真实环境中的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具备职业素质综合能力,达到“准职业人”的标准。

3信息网络教学条件

为了满足专业信息网络教学的需要,学校校园网的主干带宽要达到千兆速率传输能力,专业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基地)、自主学习场所(图书馆、学生宿舍)达到百兆速率到桌面,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所有计算机终端设备能够访问校园网的专业课程资源和互联网的专业学习资源

(三)教学资源

1.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材

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原则,要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在内容选择上,坚持“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三性(实用性、应用性、普适性)”的原则;在编写形式上,将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向企业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转变,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材的知识、技能体系,使之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材。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材的开发,使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职业能力及职业从业资格的训练

2. 选用优秀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近年来,许多出版社在“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的组织建设中,出版了一批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精品教材。在进行教材选用时,应整体研究制定教材选用标准,使在教学中实际应用的教材能明显反映行业特征,并具有时代性、应用性、先进性和普适性。

3. 选用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精品课程一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有效地应用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 教学资源评定

通过与企业合作,按照岗位操作规范、标准、工作流程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践,校企双方成员共同确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项目制定考核标准,共同开发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实训项目及指导、案例库等,形成交互式网络课程,通过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课程的改革,逐步建设成一整套专业教学资源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教学方法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等,倡导教师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搭建“教学与实训”相融合的培养平台,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坚持学中做、做中学,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职业能力。同时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法、示范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学生使用自学法、角色体验法等学习法进行学习。

(五)学习评价

整体推进专业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对学生学业考核评价的内容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

(六)质量管理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完善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及时开展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和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加强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完善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为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学院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成立了职教集团,建立了相应的校企合作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重点倡导将“要我学”过渡为“我要学”的学习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创设真实的企业及岗位工作情景,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模拟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职业能力,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学校制定了《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规程》、《关于教师调课、代课、补课的规定》、《选修课管理办法》、《课程考核管理规定》、《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学生岗位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在教学运行中严格执行,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② 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学校出台了《外聘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青蓝工程”实施和管理办法》、《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选拔与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计算及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不断规范教师聘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改善师资队伍水平,确保人才培养方案高质量实施,推动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③ 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制度

学院制定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办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技术规范》、《关于制定各专业教学标准的原则意见》,保障人才培养实施的基础条件。学院成立了教学委员会,制定了《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委员会章程》,教学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学院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开展咨询、指导、审议和评价等活动。

④ 岗位实习管理制度

学院制定了《学生岗位实习管理办法》,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教务处、就业处和各系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岗位实习组织机构。岗位实习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教务处、就业指导处(校企合作处)负责宏观管理,各系及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各系成立由系主任担任组长的岗位实习工作小组,负责本系岗位实习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岗位实习教学环节顺利进行。

2.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突出能力考核评价方式,建立由形式多样化课程考核形式组成的评价体系,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通过多样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建立院系两级教学督导体系

建立了由学院督导办和系(部)教学督导组组成的院系两级教学督导体系。院级督导在院领导领导下由学院督导办具体负责对全院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导。为了确保督导工作扎实有效进行,督导办还聘请了4名资深的教学专家协同督导办人员一起进行督导。系(部)教学督导组由系(部)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由3-5名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经历或经验、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较强的责任心的教师担任成员,在学院督导办的指导下,组织开展本系(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并配合院督导办完成学院教学督导工作。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学院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考核实施办法》,每学期通过教师的教学规范、学生评价、听课评价、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及教学检查扣分等五项内容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整体评价。学生评价由教务处在每学期的第13--15周通过教学系组织各班50 %以上的学生对教师进行一次全面评价。听课评价包括教师相互听课或说课、督导和领导听课,其中各占听课评价的比例为:督导听课占70 % (含专职督导员听课、兼职督导专家听课和领导听课),教师相互听课占30%。

为了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工作的职责,发挥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和系部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学院制定了《系部教学、科研工作考核办法》,对系部教学科研工作从教学管理、教学状态、教学效果、教学发展和教科研五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建立日常教学检查制度;二是建立期初、期中、期末教学集中检查制度;三是建立各级人员听课制度;四是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五是建立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六是建立教师教学奖惩制度,对于在教学一线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评优奖励,对于发生教学事故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处理;七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 严格质量监控的意见》,在院长和主管教学副院长领导下,建立了教务处、督导办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管理部门,各系(部)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部门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

④ 建立教学质量反馈制度

各二级学院每个学期组织召开一次教学情况反馈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各二级学院每个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体会,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校企合作制度

 完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由学院牵头成立了“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平台资源,邀请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工作,力求学院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达到无缝对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学院在各系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参与进来,为各系专业设置出谋划策。在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学院着力打造“专兼结合、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的专业教学团队。

 强化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重点是制度的建立,着力解决校企合作运行规范管理的问题,在各成员之间实行统一领导、责任共担、资源共享、连锁发展,同时还加强了学院内涵建设,达到相互融通共同发展提高的目的。学院以职教集团各理事单位为合作紧密层,共同制定了《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管理办法》、《学生岗位实习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认定办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等制度,为校企合作育人提供了制度保障。

4.教学评价方法

所有必修课和学生选定的选修课及岗前实训等,均在教学过程中或完成教学目标时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者取得该课程学分。

评价体系包括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岗位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每门课程评价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① 笔试。适用于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由专业教师组织考核,如果该门课程不合格,则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② 实践技能考核。适用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技能考核根据应职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其相应的主要技能考核项目,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织考核。

③ 项目实施技能考核。综合项目实训课程主要是通过项目开展的,课程考核旨在评价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工作态度及团队合作能力,因而通常采用项目实施过程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织考核。

④ 岗位考核。在企业事业单位中开设的课程,如岗位实习等,由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共同进行考核,主要以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岗位工作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九、毕业要求

(一)学分要求

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所有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合格。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35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基础课程45学分,专业(技能)课程90学分,选修课程26学分

(二)通用能力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3部门《关于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在校学生全员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培训测试,毕业时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三)素质要求

1.在校学习期间(含校外岗位实习期间)无违法或严重违纪行为,且思想品德鉴定合格。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50分及以上(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十、附录

(一)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期

周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

¤

(¢)

¤

(¢)

¤

Z

Z

Z

Z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Y

Y

 

 

 

备注

★:军事技能训练(含入学教育)  ▲:课堂教学   

¢:专业集中实践教学(实训、课设)/劳动周

考试       ◇:完成专业综合实训答辩与岗位实习动员      ¤:机动(节假日)

S岗位实习。第五学期4+寒假7+第六学期12周(节假日不计学时)

Z:专业综合实训(劳动月)。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可安排专业综合实训4

Y:毕业教育

(二)教学进程、课程等调整审批表

1.教学进程调整审批表

开课部门

 

学年学期

 

专业名称

班级名称

原教学进程安排

调整后教学进程安排

调整原因

课程名称

起止周

周数

起止周

周数

 

 

 

 

 

 

 

 

 

 

 

 

 

 

 

 

系(教研室)负责人意见:

开课部门教学负责人意见:

教务处意见:

备注:

1.此表适用于学期中调整课程教学进程。

2.此表一式两份,一份教务处存档,一份二级学院存档。审批通过后由二级学院负责通知受影响的课程师生。

2.课程调整审批表

二级学院

 

学年学期

 

专业名称

班级名称

调整

课程名称

起止周

学分

学时

考核形式

 

 

原安排

 

 

 

 

 

 

 

拟调整

 

 

 

 

 

调整原因:

 

二级学院教务科负责人意见:

二级学院教学负责人意见:

教务处教学运行科意见:

教务处负责人意见:

分管教学副校长意见:

 

上一条: 2022级现代物流管理专业

下一条:没有了!

联系我们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苏尔干街8号     电话:0471-4909999

公安备案号:0456631347874332639689645341    蒙ICP备 0800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