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

  • 发布时间:2022-05-23
  • |
  • 作者:
  • |
  • 阅读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十八届一中全会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从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再到十八届六中全会,从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到十九大再到十九届四中全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始终是习近平关注的焦点和论述的重点,站在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高度,习近平围绕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和逻辑关联。

    一、逻辑起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

    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就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基础性主要体现在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党的生命力延续的基础性、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党的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和党的根本性质的基础性等方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大问题,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以“金钥匙”“大熔炉”“净化器”等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在党的作风建设、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譬如,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队伍就散一尺”;强调“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要求党员干部在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与战斗力。

    建党99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锤炼党性,使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十几个党员的稚嫩柔弱的小党成长为党员数量突破9100万、基层党组织突破460万的世界最大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总体健康的同时,仍然存在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等问题,影响党内关系、威胁党的肌体健康、破坏党的形象。习近平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不认真不严肃现象比较普遍,庸俗化、随意化倾向比较突出,少数地方和单位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甚至出现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他还从政治层面概括了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七个有之”问题,从组织和组织、个人和组织、个人和个人三个维度检视了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直言“这既害自己又耽误同志,最终伤害的是党的事业”,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采取果断措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问题后果最小、影响最低。习近平指出,“抓住了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关键点,也就抓住了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钥匙”。党内政治生活问题地解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经常性、持续性的,而不是偶然性、阶段性的,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在“起势”基础上形成“定势”,在“优势”基础上达到“胜势”。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仅能增强党的“四自”能力,还能科学评价贯穿于党内政治生活载体中的理论、制度、方法的内在价值与效力发挥,在修正完善过程中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二、逻辑主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明确主线、抓住关键是主要方法。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重要的是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进一步阐释了“四性”的具体内容,整体勾勒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路线图,提出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路方法,突出表现为以下内容。

    其一,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精神之“钙”。“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的产生“根子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松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全党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从思想上引领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理想信念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着我们的言论和行动”,一整套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党员干部接受了思想的洗礼,补足了精神上的“钙”,更加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和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二,继承发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建党99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常抓不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与基本规范。早在1929年,毛泽东在论及主观主义时即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纠正方法。1980年,党中央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整体上健全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为党内政治生活地开展提供了科学制度参照。习近平总结了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传统,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既要与时俱进,适时更新方法、创新思路,也要溯本清源、守正创新,继承并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独特优势,实现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有理有据、有叶有根、有流有源,进一步拉近党员干部与党内政治生活的距离,增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其三,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武器。马克思认为,与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经常自我批判。列宁强调:“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积极继承并认真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要掩盖,不要怕揭发自己的错误”。习近平在谈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强调,“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武器用得怎么样”。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不仅能使党员干部深入查摆自我、剖析自我,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还能以开诚布公地对话帮助同志塑身正形,从整体上修复党的损伤肌体并有效防范化解潜在风险。相反,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运用得不好,不仅直接影响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还将在潜移默化中侵蚀党的肌体,动摇党的长期执政根基。围绕如何正确使用这一武器,习近平强调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增强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勇气,敢于揭短亮丑,真刀真枪地点准穴位、戳准麻骨,也要使运用这一武器成为常态、形成习惯。在用好这一武器的同时,还要自觉防止庸俗化与滥用,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无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与人为善,不搞‘鸵鸟政策’,不马虎敷衍,不文过饰非,不发泄私愤”。

    其四,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政党制度是政党治理的依据,是维护政党秩序与政党权威的可靠支撑。坚持从制度着眼,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治理体系,挖掘并发挥政党治理的显著制度优势是习近平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根本抓手是不折不扣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求“对现有的制度规定进行梳理,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该新建的新建”。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得以制定修订、补充完善,以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制度刚性推动着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习近平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要自觉用准则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解剖,向顽瘴痼疾开刀”。新修订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充分吸收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成功经验,以标本兼治的理念生成了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工具,既是党章要求的细化和具体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因时而进的重要体现,在强化党内政治生活规范性的同时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兼具理论高度、视野宽度与实践深度。

    其五,坚持激浊和扬清两手抓。聚焦激浊,习近平提出要从反腐败斗争和作风建设两方面入手,既要严厉惩治腐败,面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歪树、病树、烂树”进行及时扶正、治理或清除,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有序;也要深入推进作风建设,通过经常性及时性地排查检修和大扫除,解决好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作风之弊,防范“四风”问题变异隐形新动向,实现党的作风根本转变,从而维护党的形象和党的权威,使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正贯彻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惠及到民。聚焦扬清,习近平强调关键要扬选人用人之清,扬党内关系之清。“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政治生活危害最烈,端正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治本之策”。他提出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为指引,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素质能力关,及时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通过建设风清气正的干部选用生态、构建清爽的同志关系和规矩的上下级关系,推动实现党内关系更加纯洁、更加和谐。

    其六,用好组织生活这个经常性手段。党组织承载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根本的在于党的各级组织”,要以强化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各级组织的“小气候”带动形成全党的“大气候”。一方面,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严格执行好组织生活制度,经常运用好组织生活手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组织生活监督,确保组织生活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搞假大空,不随意化平淡化,更不娱乐化庸俗化,有效发挥组织生活的教育、凝聚和激励功能。另一方面,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基层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只有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从实教育好、管理好党员队伍,才能从根基上强化党的执政力量,打牢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

    其七,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民主集中制能够有效提高民主决策的科学化,坚持巩固、贯彻落实这一制度,一方面要做好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听取不同意见,避免在选人用人、决策管理过程中因民主缺失而影响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另一方面要做好民主集中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一系列主体间关系内地运用和落实,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党内组织和组织、组织和个人、同志和同志、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等重要关系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设定和处理,不能缺位错位、本末倒置”。新时代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就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勇于同违反党内政治生活的现象与主体作斗争,使党的决议得到自上而下地贯彻和自下而上地反馈,有效实现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的有机统一。

    三、逻辑重心:突出领导干部和高级干部的“关键少数”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习近平指出,“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的特殊地位和发挥示范作用的特殊使命决定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起来、抓起来。一方面,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身居要职,在党的组织体系中掌管着重要的权力,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承担着重大使命,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把党中央大政方针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言行举止对其他党员干部具有重要影响,只有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讲政治,自觉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恪守政治原则、永葆政治本色,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做好表率、敢于亮剑,勇于同危害党和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才能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以上率下、以点带面,带领其他党员干部自觉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在领导干部中,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抓好“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好“一把手”在贯彻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中的示范作用。作为“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一把手”直接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与召集,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一把手”不重视、不组织,怎能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组织开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如果“一把手”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怎能使其他党员干部在其带领下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强调:“一把手违纪违法最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抓好“一把手”,以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真实反映“一把手”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使“一把手”在多“探头”的映射下严格要求自我,主动带头严肃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其他党员干部树立榜样,引导他们学会从政治上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并自觉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表率。

    在高级干部中,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组成人员。例如,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围绕党的政治生态修复和恢复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强调“中央委员会的同志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带好头、做好表率”。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明确强调“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具有关键作用”。在其看来,“在高级干部中,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组成人员首当其责”,只有认真抓好这一层面的党内政治生活,才能真正发挥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以“头雁效应”激活“群雁”活力,从而使其他党员干部信服并坚定不移地跟随中央步调,落实并执行好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抓好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习近平还提出要处理好“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的关系,既要以更高更严的标准和要求抓好“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实现全党上下的一致性与协同性,也要以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规范管好“绝大多数”,奠定好全党的革命根基,增强党的整体力量,在抓好“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辩证统一中全面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此外,习近平高度重视干部培养工作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以好干部标准为参照,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强化领导干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和榜样意识,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激励党员干部树典型、立标杆,示范带动全体党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逻辑指向:在全党形成一个“六有”的生动活泼政治局面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内蕴于“政党之政”与“政党之治”,是政党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最终要体现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和推动事业发展上。要处理好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激励和约束、惩处和保护等方面关系,努力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六有”目标之间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中,“又有集中又有民主”要求既要统筹处理好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党员之间关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又要以民主的方式保障党员各项权利,为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坚持集中指导下民主和民主基础上集中的有机统一,有效防止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议而不决”现象和个人独断作风;“又有纪律又有自由”要求既要严肃纪律,以纪律强制力保障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和党的团结统一,又要保障自由,使党员干部充分享有党员权利并在纪律许可范围内自由活动,有效防止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因管理过严而制约创造性发挥,或因管理过松而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强调党内政治生活中既要坚持“四个服从”,确保统一意志的最终形成,又要充分保证个体权益,使党的意志最大程度体现党员个体的意志和诉求,使党员在愉悦舒畅的内心支配下自主积极地参与党内活动,有效防止党内政治生活因过分追求统一而损害党员利益与积极性,或因过分强调权利而影响党的集中统一与决策落实。“六有”目标指明了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努力方向,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与过去党的建设主要依靠思想教化和纪律约束相不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组织建设,也是制度建设,致力于从制度层面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约束,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当前,对于一个拥有超过9100万党员的大党而言,没有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其危险性不言而喻。恩格斯曾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没有这种统一的和指导性的意志,要进行任何合作都是不可能的。习近平强调,“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反观世界主要政党衰败轨迹不难发现,党中央权威的丧失是其走向没落的重要诱因。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以加强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目的,以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和规范化确保全体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最大程度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显著优势,这亦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政党建设旨在通过政党治理营造激发政党活力和生产力的良好政治生态,最大程度地发挥我们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政党现代化到政党现代性,离不开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严格化和规范化,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是把干部管死,不是把干部队伍搞成一潭死水、暮气沉沉,而是要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其最终目的要回归实践,不断发挥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自觉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持续动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以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和严肃性、科学化和规范化推动政党治理走向深入,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根本前提,有利于让更多党员干部在严肃活泼的政治局面中施展才华,在治国理政中彰显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党员干部的目标聚焦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聚焦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上来,以新时代的斗争精神和革命举措推动政党现代化,以现代化政党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