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Disclosure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12-10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

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编制人员刘雅丽  杨阳  杨利莹  孙昌江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适用2022级)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510208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电子与信息(51

 

计算机类(5102

 

文化艺术业(88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

2-09-06-07

 

全景拍摄合成

多媒体设计师;摄影师

文化艺术业(88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

2-09-06-07

 

计算机类(510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

2-09-06-07

 

虚拟现实3D美工设计

三维动画工程师;动画绘制员

虚拟现实游戏数字内容应用开发服务(65

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2-02-10-14)、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人员(2-09-06-03

虚拟现实交互设计

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初中高级;VR开发工程师;1+x虚拟现实开发技术初中高级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行业的项目交互功能设计与开发、三维模型与动画制作、全景拍摄等职业群,从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项目设计、开发、调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1.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

2)专业素质:掌握行业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和交互使用的设计软件,遵守行业规范、准则;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

3)文化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2.知识

1)公共基础知识:工具性知识包括英语、计算机基础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沟通与演讲等。

2)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包括掌握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摄影摄像技术等知识、图形图像处理等知识、全景拍摄和处理的知识等。

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基础理论知识、三维模型制作和模型动画设计的知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应用设计、开发的知识等。

3.能力

职业基本能力:

1)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计算机操作和软硬件常见故障的处理能力。

3)项目创意与制作能力,项目创意表达能力。

4)图形信息获取能力,图文编排版式设计能力。

5)软硬件平台搭建和维护的能力。

6)场景美观互动等设计制作能力。

7)市场调研能力及营销传播能力。

8)美学鉴赏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掌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主流引擎交互功能开发能力;

3)掌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模型、动画设计与制作能力;

4)具备搭建和维护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常用软硬件设备或平台的能力;

5)具备全景图片、全景视频的拍摄和后期处理能力;

6)具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公共必修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思想道德与法治

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和自我修养的能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实践。

(一)教学内容

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分为四大模块,即适应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要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紧密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系列人生课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48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并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和实践意义。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32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并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和实践意义,自觉投身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在新征程中用当时代先锋、争当事业闯将”等。

48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使学生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 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本课程包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加强和完善党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靓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等专题内容

 

16

5

形势与政策

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一)教学内容

严格按照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安排教学。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学期选择四个专题开展教学,同时将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融入教学之中。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及时性要求、不断加强培养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

40

6

中国共产党历史

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中共党史的发展脉络、取得的伟大功绩和成功经验等基本知识。在党史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发展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能够厘清一些认识误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化展开。从时间角度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1919.51949.10)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部分(1949.101978.12)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第三部分(1978.122012.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必由之路;第四部分(2012.11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7

大学体育1

大学体育1主要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针对伤、病、残等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

通过讲解法和示范法、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等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

通过足球、篮球、排球及田径运动项目学习,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了解并熟悉其项目的运动方法和基本运动技术。

完成国家体健康测试工作

30

8

大学体育2

大学体育2以提高学生体育专项技能战术水平、塑造学生的身心素质为主,以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针对伤、病、残等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

通过讲解法、示范法、游戏法和比赛法等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专项体育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在体育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通过足球、篮球、排球及田径运动项目学习,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熟悉基本掌握其项目的运动技术和基本技、战术等理论方法。

完成国家体健康测试工作

30

9

大学体育3

是以巩固并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运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针对伤、病、残等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

通过单项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了解该项目基本运动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主要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瑜伽、健身健美等体育课程内容。

完成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30

10

大学体育4

是以巩固并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运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针对伤、病、残等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

通过单项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了解该项目技、战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主要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瑜伽、健身健美等体育课程内容。

完成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30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

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必需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32

12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知识,以及国家就业方针政策,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求职就业技巧,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32

13

创新创业教育

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掌握创新创业方法,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具备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内容涵盖创新思维、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资源整合、创业计划书、创业公司组建等

32

14

大学英语1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掌握日常生活中通用的英语对话、词汇及语法;看懂简单的英文材料,如信函、产品说明书等;能根据话题或提纲写出150200字应用文,如:书信、e-mail等,格式规范。

大学英语四大模块:听说训练、单词学习、阅读训练、语法与写作训练。要求掌握词汇不少于1250,阅读300-500词的一般难度文章,掌握较为简单的句法、语法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写出50-80词的应用文,翻译一般难度句子。

 

48

15

大学英语2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掌握日常生活中通用的英语对话、词汇及语法;能阅读一般难度、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材料;能根据话题或提纲写出150200字应用文,如:书信等。

大学英语四大模块:听说训练、单词学习、阅读训练、语法与写作训练。要求掌握词汇不少于1250,阅读400-700词的中等难度文章,掌握中等难度的句法、语法规则,能够进行多样化的日常交流,写出80-150词的应用文,翻译中等难度句子。

48

16

大学语文

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系统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汉语文本的阅读了解理解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和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增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大学语文》(蒋雪艳)教材为载体,以“讲课”为主要形式,开展体裁单元教学活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经典作品鉴赏活动,提高语文素养,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养分,拓宽文化视野,培育人文情怀,提高道德修养。

32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五讲

通过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为载体,以专题授课为主要形式,进行日常授课。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养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2

18

军事理论

掌握基本军事理论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基础。

中国国防建设、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国际风云变幻及对我国安全构成的威胁与挑战的形势,国家对外关系的方针和政策。学生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并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责任。

 36

19

军事技能训练(含入学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

质。使学生基本掌握军事技能的动作要领,磨练意志,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教育;单个军人队列动作、分队的队列动作、战术基础动作;射击与战术训练、 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军体拳、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168

20

安全教育(含国家安全、实验室安全)

培养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构建和谐校园;积极参加演练,提升防范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自我生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应对应变能力,做到珍爱生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具有良好素养的、有责任感和担当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面临的国家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安全、违法犯罪以及公共突发事件诸多不安全因素的安全问题的主要种类、事故原因、表现形式、发生规律、共性特点以及典型案例解剖,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判断安全环境;接受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政治觉悟,维护高校稳定;学习法律法规,预防违法犯罪。

24

21

劳动教育

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课程学习与日常生活劳动、公益服务、社会实践、专业教育相结合,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具有劳动安全、劳动法规的意识与素养。

24

2.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大学语文、美育课程、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及代码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图像处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制作和处理平面图像,学会对图片的 渲染、变形、剪辑、合成等多种形式的处理,能够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 UI 界面的艺术设 计、美术创作,着重培养学生进行各种平面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1. 基础性内容:Photoshop\ Illustrator 概述;图层、通道、路径、滤镜的使用技巧,图像绘 制、编辑、图像色彩校正、调整。

2. 专业性内容:制作艺术图片、修复改善照片,各种工具的综合运用,各种艺术特效和综合实 例的制作

48

2

虚拟现实美术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虚拟现实设计造型构成、色彩搭配、综合效果处理等美 学表现能力,掌握三维视觉表达方法和表现技巧,能用创造性思维摆脱传统思维习惯进行虚 拟作品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图形创意的方法,完成以虚拟现实的视觉传达基本要素设计,为后续的设计课程奠定基础。

1. 基础性内容:结构素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人物造型基础(真人、卡通)、设 计彩色理论、三大构成原理(平面、立体、色彩)。

2. 专业性内容:虚拟现实设计过程中,作品美学原理的表现形式及其组织方法,作品创意的思 维与策略,以及设计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

32

3

程序设计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范,掌握循环结构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掌握函数数组等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并能够运用以上知识进行程序编制,解决实际问题。

1. C语法基础知识

2.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4. 数组

5. 函数

64

2.专业核心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及代码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全景拍摄及处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制作全景视频的设备及软件使用,理解视频影片的后期合成流程;培养学生专业化的设计思维方式,确立专业化的特效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 想象、创造性思维及艺术表达、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发挥创意,独立 创作完成的、带有独立思维的作品。

1. 初识VR全景

2. 全景图制作流程

3. 全景摄影实操

4. 相关硬件及软件

5. 后期处理

6. 美化及漫游制作

7. 应用实践案例

96

2

三维建模和动画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解虚拟现实设计过程 3D 建模原理以及相应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3D 建模软件的操作应用技巧,形成一定的 3D 建模能力,并能举一反三模仿课堂案例独立设计制作高低模作品,为从而使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建模基础,为将来的实际工 作奠定理论基础和一定的职业技能。

1. 认识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

2. 空间搭建模型

3. 曲线曲面建模

4. 造型工具组

5. 变形工具组

6. 多边形建模

7. 材质灯光渲染

96

3

三维建模和动画提高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脑三维设计以及三维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使学生能够完成一般的电脑三维动画设计,具有解决设计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对三维软件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电脑三维动画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简单原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1. 关键帧动画

2. 摄像机动画

3. 运动图形动画

4. 模拟动力学标签

5. 动力学、粒子、毛发

96

4

三维建模和动画拓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动作姿势及关键帧及常见动画规律知识。 掌握各类模型的骨骼、蒙皮、权重设置技术。 掌握角色及摄像机动画调节技术。 掌握引擎内动画剪辑及合成等交互技术

 

1. 分析脚本,设计动作姿势,对关键帧进行界定。

2. 设定模型的骨骼系统,蒙皮权重制作。

3. 使用软件调节或动捕软件辅助制作动画。

4. 引擎内动画的剪辑、合成。

64

5

二维影视特效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视频特效制作的原理,能够运用 After Effect 进行 影视特效编辑和 Premiere 视频编辑影视动画制作,能够将计算机绘图及动画片制作软件结 合应用;理解视频影片的后期合成流程;培养学生专业化的设计思维方式,确立专业化的特效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想象、创造性思维及艺术表达、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发挥创意,独立创作完成的、带有独立思维的作品。

1. 基础性内容: 影视制作中数字合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数字合成技术进行影视后期特效制作、数 字合成及其他相关技术进行影视片头制作、数字合成及其他相关技术进行影视动画等综合创作、数字合成及其他相关技术进行特技效果制作。

2. 专业性内容:图层应用、遮罩动画、时间线特效、创建文字\应用特效、跟踪与表达式、 抠像、音响特效制作、 三维合成特效、渲染输出、影视作品制作、全景视频后期特效

96

6

虚拟现实脚本与策划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虚拟现实脚本策划的意义及概念,明确脚本策划的思路及流程,学会与团队合作,共同制作虚拟现实策划相关项目产业等内容。

1. 虚拟现实发展概述

2. 虚拟现实作品脚本策划思路

3. 虚拟现实作品脚本策划创作流程

4. 虚拟现实艺术表现策划

5. 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应用策划

6. 虚拟现实创业途径策划

7. 案例分析及实践

96

7

虚拟现实软硬件平台搭建及维护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根据项目需求和虚拟现实硬件适用范围,确认硬件选型方案。能依据现场环境和硬件配置清单,制订工程实施方案。能通过现有设备集成的方式配置虚拟现实硬件系统。能根据硬件性能,对虚拟现实软件进行配置和调优。能批量安装虚拟现实软件。

1. 熟悉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常见软硬件产品规格。

2. 掌握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软件及其环境的安装部署方法。

3. 掌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硬件设备搭建和调试,能排查常见系统故障

48

3.专业选修课程

序号

方向

课程名称

及代码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Unity

程序设计(C#与算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应用 C#语言的语法规范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掌握类和对象的应用方法,理解和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封装、继承和多态的特点,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 C#语法基础知识

2. C#程序的流程控制

3. 基于事件驱动的Windows程序设计

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5. 程序调试与异常处理

 

96

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nity3D基础)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Unity3D软件进行项目开发的流程,熟悉游戏美术设计与制作掌握 Unity3D 软件的初级使用方法应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简单的游戏脚本进行游戏交互设计。

1. 熟练掌握Unity编辑器基础

2. 熟练应用unity各种组件完成交互设计。

3. 熟练掌握Unity物理引擎系统。

96

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nity3D提高)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 Unity3D 软件的中级难度使用方法,能应用计算机语言编写有一定复杂程度的游戏脚本,配合UI系统、动画系统,能完成较丰富的游戏交互设计。

1. 熟练掌握Unity动画系统。

2. 熟练掌握Unity寻路导航系统。

3. 熟练掌握UnityUI系统。

 

96

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nity3D虚拟现实应用开发)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Unity3D软件进行项目开发的流程,熟练掌握游戏美术设计与制作,能够完成较全面且丰富的交互设计,掌握unity常用的VRAR开发插件,具备独立完成项目测试与发布的能力。

1. 熟练掌握Unity特效系统。

了解Unity3D软件进行项目开发的流程,具备应用软件进行vrar项目开发的能力。

2. 掌握项目的优化、测试和发布,主流显示设备连接和调试技术。

3. 掌握引擎常用插件和软件包的应用技术

 

64

2

UE

程序设计(C++与算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C++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掌握类和对象的应用方法,理解和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封装、继承和多态的特点,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 了解C++的基本知识,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抽象性与封装性,掌握类和对象的概念,初步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 掌握类和对象的应用方法,掌握函数和变量的应用方法,熟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封装、继承和多态的特点。

96

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E4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UE4的主要功能优势,掌握常规游戏项目搭建关卡的要素,掌握蓝图脚本的基本操作方法,练习使用蓝图控制交互,掌握蓝图的常用节点。

1. 了解UE4的编辑界面布局及各功能界面。

2. 掌握项目、关卡的创建方法,关卡中对象的放置、编辑方法,关卡中体积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掌握外部资源导入的方法。

3. 了解蓝图编程的基本术语,掌握蓝图脚本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组件、变量、事件、函数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掌握常用流程控制节点、碰撞、触发交互的方法。达到学会使用UE4软件进行关卡编辑,蓝图控制交互的能力。

96

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E4提高)

通过本课程学习,熟悉动画系统中外部资源导入的方法,掌握制作一维混合控件动画、动画蒙太奇的操作方法,掌握UE4UI控件的引用方法,练习制作游戏主菜单,熟悉UE4中人工智能和行为树的基本内容。

1. 了解动画创建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术语的含义,熟悉UE4中导入外部骨架及动作资源的方法,掌握制作一维混合空间动画,能够为角色制作动画蒙太奇,掌握在蓝图中播放动画的方法。

2. 了解UE4UI设计器界面布局,熟悉创建控件并实现对控件的引用,掌握为游戏制作主菜单用户界面的方法。

3. 了解人工智能和行为树相关术语的含义,熟悉常用的行为树节点,熟悉黑板中数据录入及使用方法。

96

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E4虚拟现实应用开发)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UE4中的音频系统,掌握完整项目打包的操作方法,熟悉主材质节点的使用方法,掌握材质的综合运用方法,认识粒子系统编辑器,掌握制作常用粒子效果的方法。

1. 了解UE4中的音效系统,掌握在多种场景下插入音效的方法,掌握将游戏项目打包的方法。

2. 熟悉主材质节点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使用贴图、纹理编辑材质,掌握材质的综合运用方法。

3. 了解粒子系统常用术语的含义,认识粒子系统编辑器,掌握使用粒子系统制作常用粒子效果的方法。

64

3

专业任选课程

素描绘画

通过本课程学习,熟练掌握物象的质感、造型、结构、比例、空间感等绘图能力。熟悉明暗虚实所构成的视觉表象。

1. 几何石膏素描

2. 静物素描临摹与写生

3. 石膏像素描

4. 人物素描、风景、景物素描

48

数据结构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数据结构,并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常用操作算法,并能利用各种数据结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适应企业需求、 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具备职业生涯管理、专业拓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算法、

2. 线性表、

3. 堆栈与队列、

4. 树与二叉树、

5. 图、

6. 查找与排序

48

4.专业实践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及代码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

1

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能够按要求完成教师或企业规定的毕业设计题目。

1. 全景拍摄类毕设

2. 三维建模动画类毕设

3. 交互设计类毕业设计

120

2

岗位实习

能够找相关企业经行岗位实习。

根据企业要求完成

570

3

虚拟现实快速开发实训

能够使用简易开发工具制作虚拟现实项目。

1. 导入模型

2. 交互设计

3. 打包发布

30

(三)课程地图

(体现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学生合理选课提供指导。)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

 

合计

理论(实践)教学

12

15

15

16

8

 

66

实践环节

军训(含入学教育)

3

 

 

 

 

 

3

课程实训(劳动周)

 

 

 

1

 

 

1

专业综合实训(劳动月)

 

 

 

 

4

 

4

岗位实习

 

 

 

 

4

12+7(假)

23

毕业教育

 

 

 

 

 

2

2

机动

1

1

1

1

1

1

6

考试

2

2

2

2

2

 

10

教学周合计

18

19

19

19

19

15

109

假期(含社会实践)

7

7

7

7

7(实习7周)

 

35

总周数

25

26

26

26

26

15

144

备注

第二、三、四学期设置2周劳动周,第五学期设置1个劳动月,主要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为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培育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二)课程综合实践安排表

序号

实践课程名称

学分/周数

学时数

开设学期

主要内容、

要求

实训场地

要求

考核方式

1

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4

120

5

同专业实践课程

机房

提交作品

2

岗位实习

19

570

6

同专业实践课程

企业

 

3

虚拟现实快速开发

1

30

4

同专业实践课程

机房

提交作品

(三)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性质

课程

模块

开课部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

学时分配

建议学分(学期)分配

理论

实验/

实践

1

2

3

4

5

6

公共

基础
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思想

政治

教育

1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0641210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B

考试

3

48

42

6

3

 

 

 

 

 

2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0641210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B

考试

2

32

28

4

 

2

 

 

 

 

3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06412100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B

考试

3

48

42

6

 

 

3

 

 

 

4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06411100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

考试

1

16

16

 

 

1

 

 

 

 

5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064111005

064111006

064111007

064111008

064111009

形势与政策

A

考试

1

40

40

 

 

体育

健康

教育

6

体育教学部

084121001

大学体育(1)

B

考试

1

30

6

24

1

 

 

 

 

 

7

体育教学部

084121002

大学体育(2)

B

考试

1

30

6

24

 

1

 

 

 

 

8

体育教学部

084121003

大学体育(3)

B

考试

1

30

4

26

 

 

1

 

 

 

9

体育教学部

084121004

大学体育(4)

B

考试

1

30

4

26

 

 

 

1

 

 

10

学工处

09412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

B

考试

2

32

24

8

 

2

 

 

 

 

创业

就业

教育

11

招就处

104121001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B

考试

2

32

16

16

2

 

 

 

 

 

12

招就处

104121002

创新创业教育

B

考试

2

32

16

16

 

2

 

 

 

 

基础

文化

教育

13

通识教育教学部

074111001

大学英语(1)

A

考试

3

48

48

 

3

 

 

 

 

 

14

通识教育教学部

074111002

大学英语(2)

A

考试

3

48

48

 

 

3

 

 

 

 

军事

劳动

教育

 

15

学工处

094111001

军事理论

A

考试

2

36

36

 

2

 

 

 

 

 

16

学工处

094132001

军事技能训练(含入学教育)

C

考查

3

168

 

168

3

 

 

 

 

 

17

保卫处

124122001

安全教育(含国家安全、实验室安全)

B

考查

1

24

18

6

 

18

团委

114112001

劳动教育(理论)

A

考查

0.5

8

8

 

 

 

 

19

团委

114132001

劳动教育(实践)

C

考查

0.5

16

 

16

 

 

公共必修课程小计

 

 

33

748

402

346

14

11

4

1

 

 

公共选修课程

限选

课程

1

1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064212001

中国共产党历史

A

考查

2

32

32

 

 

 

 

2

 

 

限选

课程

2

2

通识教育教学部

0742120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考查

2

32

32

 

 

 

2

 

 

 

通识教育教学部

074212002

大学语文

A

考查

2

32

32

 

 

 

2

 

 

 

限选

课程

3

3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212001

艺术鉴赏

A

考查

2

32

32

 

 

 

 

2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212002

设计美学

A

考查

2

32

32

 

 

 

 

2

 

 

限选

课程

4

4

各二级学院

044222001

信息技术基础

B

考查

2

32

16

16

 

 

2

 

 

 

各二级学院

044222002

专业技术创新教育

B

考查

2

32

16

16

 

 

2

 

 

 

公共任选课程

5

6

各开课部门

 

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课程

A

考查

4

64

64

 

 

 

2

2

 

 

 

公共选修课程小计

 

 

12

192

176

16

0

0

6

6

 

 

 

公共基础课程合计

 

 

45

940

578

362

14

11

10

7

 

 

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21012

图像处理

B

考试

3

48

24

24

3

 

 

 

 

 

2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21013

虚拟现实美术基础

B

考试

2

32

16

16

2

 

 

 

 

 

3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21014

程序设计基础

B

考试

4

64

32

32

4

 

 

 

 

 

专业基础课程小计

 

 

9

144

72

72

9

 

 

 

 

 

专业核心课程

4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21015

全景拍摄及处理

B

考试

6

96

32

64

 

6

 

 

 

 

5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21016

三维建模和动画基础

B

考试

6

96

32

64

 

6

 

 

 

 

6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21017

三维建模和动画提高

B

考试

6

96

32

64

 

 

6

 

 

 

7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21018

三维建模和动画拓展

B

考试

4

64

20

44

 

 

 

4

 

 

8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21019

二维影视特效

B

考试

6

96

48

48

 

 

6

 

 

 

9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21020

虚拟现实脚本与策划

B

考试

6

96

48

48

 

 

 

6

 

 

10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21021

虚拟现实软硬件平台搭建及维护

B

考试

3

48

16

32

 

 

 

 

3

 

专业核心课程小计

 

 

37

592

228

364

0

12

12

10

3

 

专业实践课程

11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31093

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C

考试

4

120

 

120

 

 

 

 

4

 

12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31092

岗位实习

C

考试

23

690

 

690

 

 

 

 

4

19

13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331023

虚拟现实快速开发

C

考试

1

30

 

30

 

 

 

30

 

 

专业实践课程小计

 

 

28

840

 

840

 

 

 

 

8

 

专业必修课合计

 

 

74

1576

300

1276

9

12

12

10

8

19

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方向1组课程

14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421115

程序设计(C#与算法)

B

考试

5

80

40

40

 

5

 

 

 

 

15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421116

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nity3D基础)

B

考试

6

96

48

48

 

 

6

 

 

 

16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421117

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nity3D提高)

B

考试

6

96

48

48

 

 

 

6

 

 

17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421118

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nity3D虚拟现实应用开发)

B

考试

4

64

32

32

 

 

 

 

4

 

专业方向2组课程

18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421119

程序设计(C++与算法)

B

考试

5

80

40

40

 

5

 

 

 

 

19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421120

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E4基础)

B

考试

6

96

48

48

 

 

6

 

 

 

20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421121

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E4提高)

B

考试

6

96

48

48

 

 

 

6

 

 

21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421122

虚拟现实引擎开发(UE4虚拟现实应用开发)

B

考试

4

64

32

32

 

 

 

 

4

 

专业任选课程

22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521123

素描绘画

B

考试

3

48

24

24

 

 

 

 

3

 

23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044521124

数据结构

B

考试

3

48

24

24

 

 

 

 

3

 

专业选修课程小计

 

 

24

384

192

192

0

5

6

6

7

 

专业(技能)课程合计

--

--

98

1960

492

1468

9

17

18

16

10

19

总计

--

--

143

2900

1060

1840

28

26.6

25

22

18

 

平均周学时

--

--

--

--

--

--

 

 

 

 

 

 

公共基础课程940学时(占总学时32.4%);选修课576学时(占总学时19.9%);实践课1840学时(占总学时63.4%)

备注:

1.《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实践学时共16学时,不进课表。

    2.《形势与政策》第1-5学期每学期8学时。

    3.《大学体育》含体质测试。

    4.《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学时8学时,不进课表。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一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二学期开课。

5.《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学时16学时,不进课表。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二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一学期开课。

6.《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时共16学时,不进课表。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二学期开课。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三学期开课。

7.《高等数学(经济数学、概率统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需求自行确定开设。

8.《安全教育》由保卫处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不进课表。在第一至第五学期由保卫处组织,第五学期考核与成绩报送。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落实《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的高等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不少于1学分(16学时),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2学时。

9.《劳动教育》由团委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不进课表。理论部分8学时在第一至第五学期由团委组织,第五学期考核与成绩报送。实践部分16学时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安全专题教育,第五学期考核与成绩报送。

10.公共选修课程分公共限选课程和公共任选课程,公共限选课程要求修读4个课程组8学分,公共任选课程要求修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4学分。

1组:“四史”教育,第四学期开课。

2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三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二学期开课。

3组:艺术鉴赏/设计美学等美育课程,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三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四学期开课。

4组:信息技术基础/专业技术创新教育,由二级学院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不进课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课。

公共任选课: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课程,由开课部门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第二、三、四学期开课。

11.《岗位实习》一般实习6个月,第5学期安排4周,计23学分,共690学时。    

 

(四)学时分配表

学期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必修课

选修课

学分

学时

学时

占比

学分

学时

学时

占比

学时

学时占比

学时

学时占比

学时

学时占比

学时

学时占比

第一学期

14

362

12.5%

10

160

5.5%

198

6.8%

302

10.4%

488

16.8%

0

0

第二学期

11

190

6.6%

16

256

8.8%

228

7.8%

216

7.3%

376

12.8%

80

3.3%

第三学期

8

142

4.9%

18

288

9.9%

232

8%

206

7.1%

278

9.5%

164

5.7%

第四学期

5

94

3.2%

17

286

9.8%

192

6.6%

196

6.7%

228

7.8%

166

5.7%

第五学期

0

0

0

18

400

13.7%

80

2.7%

328

11.3%

296

10.1%

102

3.8%

第六学期

0

0

0

19

570

19.6%

0

0

570

19.6%

570

19.6%

0

0

分学期

7

152

5.2%

0

0

0

130

4.5%

22

0.7%

88

3%

64

2.2%

合计

45

940

32.4%

98

1960

67.6%

1060

36.6%

1840

63.4%

2324

80.1%

576

19.9%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计划招收学生数100人左右,专职教师5人,兼职教师5人。生师比适宜,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达到了161的比例。

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符合专业目标定位要求,适应专业长远发展需要和教学需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占到了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专业带头人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能够站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骨干教师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的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1.年龄结构合理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应用型专业,与一些传统专业不同,它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获取、吸收、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并且要求教师具有美术功底和创意设计能力。所以教师年龄较为年轻化,教师年龄结构比例比较适宜,但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的比例较高。

2.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合理

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职教师比例的80%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占50%

3.双师比结构合理

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到企业挂职锻炼,并获取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目前已达到20%,力争在五年内达到60%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4.专兼比结构合理

聘请相关企业科技公司媒体制作公司的虚拟现实开发工程师、3D建模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专兼比达到1:1,以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聘请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承担学时比例达到50%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

1.专业教室

专业教室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实践条件

1建设具有企业氛围的校内理实一体专业实训室

本着“课程教学理实化、实践场所职业化”的原则,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设计并建设了理实一体专业实训室,重点加强了教学功能设计及企业氛围的建设,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感受企业文化范围,接受企业操作规范。

实训为学生配备一人一台计算机,Inter7以上处理器、独立显卡、1G以上内存Win10操作系统,并安装AffectEffectsMayaC4DUE5U3D等应用软件;为完成学生室外景取和影片拍摄,学校为学生准备照像机、摄像机、手绘板等实验器材

2校内实训室建设

实训室建设是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最重要的环节,而实践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室(表1)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模拟的企业氛围,从而使学生直观、全方位地了解各种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原理、标准的认识。通过实践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实战能力,学生能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素质,这些都是他们将来在就业竞争中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够扩大学生在毕业时的择业范围。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包括校内外实训条件,主要配套的教学设施与媒体要求,教学设施一般指实验实训具体的设备(含规格、型号、数量)、传统教具、学具(模型、道具、工具、器材)、多媒体视听设备(投影、功放音响、DVD录音机等)、场地等。

根据虚拟现实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与福建网龙华渔有限公司、内蒙古苏德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安达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策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真实项目为载体,逐步建设与完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已具备渲染云平台实训室,在建设当中的VR实训室,每个实训室都能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教学项目课程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并具备持续发展能力。

1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各实训室建设

序号

实训室名称

设备名称

设备配置

数量

实训内容

1

渲染云平台实训室

教师机

中映ZY100非线性编辑系统

1

①满足“Unity3D”、“非编技术”、“UE4”、“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制作”等专业课程基础实践教学;②编程语言基础技能训练;③编辑技术培训。

学生机

中映10非线性编辑机

40

48口1000

交换机

PowerConnect 5448

1

服务器

PowerEdge™ R710

1

投影仪

Dell 1410X投影仪

2

服务器机柜

2M标准服务器机柜

1

2

VR实训室

101虚拟现实设计开发实训平台

交互式HMD套件

1

实训平台能够完成虚拟现实建模、沉浸式动作交互捕捉、实景场景交互开发、虚拟现实项目在线快速制作、虚拟现实场景一键输出等实训内容

便携式VR套件

 1

智能交互系统

1

VR场景编辑器

3

VR颗粒云资源库

3

VR设计工作站

1

VR实训支撑系统

10

多屏教学演示系统

多屏幕

1

同时,加强基地软环境建设,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实训项目,共同编写实训指南,引进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更加接近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能更好地开展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情境单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及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从初学到熟练职业能力,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政府、大(中)型企业集团、行业协会等平台,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形式开展合作。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积极寻求与区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紧密合作,建立与自己的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满足本专业所有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半年以上岗位实习的需要,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由企业提供场地、办公设备、项目和技术指导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组织和带领学生完成真实项目设计、施工、调试与维护,使学生真正进入企业项目实战,形成校企共建、共管的格局。

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如下: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半年以上岗位实习的需要,从而实现学生在基地的顶岗后就业;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校外实训基地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基于职业标准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有利于学生在实训期间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使其能真正领悟到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最新出版的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了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择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虚拟现实全景拍摄、三维设计、引擎设计、脚本设计与策划等专业图书并不断更新。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针对职业人才的培养特点,遵循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针对不同生源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打造有用、有趣、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课程为引导”,根据课程特色要求,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实战模拟、虚拟仿真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以评价为抓手”,按照行业企业管理模式和评价形式,通过各种方式强化质量和责任,提高职业精神培养和工匠精神形成。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职业道德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全过程,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五)学习评价

专业课程考核:多数是提交作品的考试形式。

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相结合进行最后的学习成果考核。科学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更好地让教师系统地掌握教学进展情况,及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学习既是技能的学习,也是创作思维的训练,评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成绩,应以学生实训环节的作品为依据。作品评价分为阶段性作品评价与综合作品评价。在阶段性作品评价中应反映学生对技能、技法、原理性知识的掌握;在综合作品评价中应反映出学生审美情趣、创作思维、流行元素把握、表达手法等方面的水平。

学习过程考核标准主要有以下3个,共占考核成绩的40%:

学习态度考核(20%),包括上课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违纪情况等。

学习方式考核(10%),包括自主性学习、独立学习、团队学习意识等。

学习创新考核(10%),包括音乐设计策划等方面体现出的理念、思路、观点等创新性。

学习效果考核标准占考核成绩的60%,主要包括作业质量情况、任务完成质量情况、实践操作正确性情况等。

(六)质量管理

1.组织保障

为加强专业建设,根据学院教学管理及专业发展要求,建立学校层面和二级学院层面的组织保障。学院层面的组织保障包括教学督导委员会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专业层面主要由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参与组织调研活动、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及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实验室设置配置论证、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为专业提供企业技术发展和行业标准变化等信息,提出修订建议,发挥其指导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校企共建、人才共育的纽带。

2.制度保障   

建立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执行学院制定的各类教学管理文件,开学初、中、末进行教学质量常规检查,期末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为形成校企之间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学院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管理及岗位实习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3.诊断与改进

结合学院建设的教学质量相关政策精神,从学生入口、培养过程、出口三方面着手,开展多维度监测,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多维度评价,加强专业调研,更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

九、毕业要求

(一)学分要求

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所有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合格。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43学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45学分,专业(技能)课程98学分。其中选修课程36学分。

(二)通用能力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3部门《关于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在校学生全员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培训测试,毕业时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三)素质要求

1.在校学习期间(含校外岗位实习期间)无违法或严重违纪行为,且思想品德鉴定合格。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50分及以上(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十、附录

(一)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期

周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

¤

(¢)

¤

(¢)

¤

Z

Z

Z

Z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Y

Y

 

 

 

备注

★:军事技能训练(含入学教育)  ▲:课堂教学   

¢:专业集中实践教学(实训、课设)/劳动周

考试 ◇:完成专业综合实训答辩与岗位实习动员 ¤:机动(节假日)

S:岗位实习。第五学期4+寒假7+第六学期12周(节假日不计学时)

Z:专业综合实训(劳动月)。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可安排专业综合实训4

Y:毕业教育

(二)教学进程、课程等调整审批表

1.教学进程调整审批表

开课部门

 

学年学期

 

专业名称

班级名称

原教学进程安排

调整后教学进程安排

调整原因

课程名称

起止周

周数

起止周

周数

 

 

 

 

 

 

 

 

 

 

 

 

 

 

 

 

系(教研室)负责人意见:

开课部门教学负责人意见:

教务处意见:

备注:

1.此表适用于学期中调整课程教学进程。

2.此表一式两份,一份教务处存档,一份二级学院存档。审批通过后由二级学院负责通知受影响的课程师生。

2.课程调整审批表

二级学院

 

学年学期

 

专业名称

班级名称

调整

课程名称

起止周

学分

学时

考核形式

 

 

原安排

 

 

 

 

 

 

 

拟调整

 

 

 

 

 

调整原因:

 

 

二级学院教务科负责人意见:

 

二级学院教学负责人意见:

 

教务处教学运行科意见:

教务处负责人意见:

 

分管教学副校长意见:

 

联系我们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苏尔干街8号     电话:0471-4909999

公安备案号:0456631347874332639689645341    蒙ICP备 0800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