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支撑毕业要求表
课程名称 | 工程知识 | 问题分析与研究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现代工具的使用 | 工程与社会 | 职业规范 | 合作与沟通 | 项目管 理 | 终身学 习 |
程序设计基础 | H | | L | | | M | | | |
Linux操作系统基础 | H | | M | | | L | | | |
数据库技术 | H | | H | H | | M | | L | |
网络安全协议与分析 | L | H | M | H | | L | | | L |
数据库安全技术 | L | H | M | H | L | L | | |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H | | M | L | L | L | | | |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 L | M | H | L | M | M | L | L | L |
交换路由组网技术 | L | | M | H | | L | | | L |
操作系统安全 | | H | H | | L | L | L | | |
渗透测试技术 | L | L | M | M | | M | | | L |
Web应用安全与防护 | | M | H | | | M | | | L |
信息安全产品配置与应用 | H | H | H | | L | M | M | | M |
Linux操作系统实训 | | | M | H | | | L | | L |
信息安全工程项目实训 | | | H | H | | L | M | L | |
网络组建与互联项目实训 | | | M | H | | L | L | M | L |
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 | H | M | L | M | L | H | M | L |
岗位实习 | | L | L | L | | H | H | M | M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合计 |
理论(实践)教学 | 12 | 15 | 16 | 15 | 8 | | 66 |
实践环节 | 军训(含入学教育) | 3 | | | | | | 3 |
课程实训(劳动周) | | 1 | | 1 | | | 2 |
专业综合实训(劳动月) | | | | | 4 | | 4 |
岗位实习 | | | | | 4 | 12+7(假) | 23 |
毕业教育 | | | | | | 2 | 2 |
机动 | 1 | 1 | 1 | 1 | 1 | 1 | 6 |
考试 | 2 | 2 | 2 | 2 | 2 | | 10 |
教学周合计 | 18 | 19 | 19 | 19 | 19 | 15 | 109 |
假期(含社会实践) | 7 | 7 | 7 | 7 | 7(实习7周) | | 35 |
总周数 | 25 | 26 | 26 | 26 | 26 | 15 | 144 |
备注 | 第二、三、四学期设置2周劳动周,第五学期设置1个劳动月,主要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为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培育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
(二)课程综合实践安排表
序号 | 实践课程名称 | 学分/周数 | 学时数 | 开设 学期 | 主要内容、 要求 | 实训场地 要求 | 考核 方式 |
1 | Linux操作系统实训 | 0.5 | 15 | 2 | 主要学习Linux系统的操作及网络配置、管理员密码的破解,能够对常用的服务进行管理与配置、并能完成完整的配置报告的书写。 | 机房 | 考查 |
2 | 网络组建与互联项目实训 | 0.5 | 15 | 2 | 主要学习网络的基本组成以及基本架构、IP子网的划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和应用场合。 | 机房 | 考查 |
3 | 信息安全工程项目实训 | 1 | 30 | 4 | 主要学习软件应用安全现状及常见攻击方式、安全测试的原则、方式及原理、黑客攻击的基本过程及渗透测试的基本过程、安全测试工具的使用 | 机房 | 考查 |
4 | 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 4 | 120 | 5 | 能够完成信息安全相关项目的实训。 | 机房 | 考查 |
5 | 岗位实习 | 23 | 690 | 5、6 | 能够完成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所需的岗位实践 | 企业 | 考查 |
(三)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 性质 | 课程 模块 | 序 号 | 开课部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考核 方式 | 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建议学分(学期)分配 |
理论 | 实验/ 实践 | 1 | 2 | 3 | 4 | 5 | 6 |
公共 基础 课程 | 公共必修课程 | 思想 政治 教育 | 1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06412100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B | 考试 | 3 | 48 | 42 | 6 | 3 | | | | | |
2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06412100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B | 考试 | 2 | 32 | 28 | 4 | | 2 | | | | |
3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06412100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B | 考试 | 3 | 48 | 42 | 6 | | | 3 | | | |
4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064111001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A | 考试 | 1 | 16 | 16 | | | 1 | | | | |
5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064111005 064111006 064111007 064111008 064111009 | 形势与政策 | A | 考试 | 1 | 40 | 40 | | √ | √ | √ | √ | √ | |
体育 健康 教育 | 6 | 体育教学部 | 084121001 | 大学体育(1) | B | 考试 | 1 | 30 | 6 | 24 | 1 | | | | | |
7 | 体育教学部 | 084121002 | 大学体育(2) | B | 考试 | 1 | 30 | 6 | 24 | | 1 | | | | |
8 | 体育教学部 | 084121003 | 大学体育(3) | B | 考试 | 1 | 30 | 4 | 26 | | | 1 | | | |
9 | 体育教学部 | 084121004 | 大学体育(4) | B | 考试 | 1 | 30 | 4 | 26 | | | | 1 | | |
10 | 学工处 | 094121001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B | 考试 | 2 | 32 | 24 | 8 | 2 | | | | | |
创业 就业 教育 | 11 | 招就处 | 104121001 |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B | 考试 | 2 | 32 | 16 | 16 | | 2 | | | | |
12 | 招就处 | 104121002 | 创新创业教育 | B | 考试 | 2 | 32 | 16 | 16 | | | 2 | | | |
基础 文化 教育 | 13 | 通识教育教学部 | 074111001 | 大学英语(1) | A | 考试 | 3 | 48 | 48 | | 3 | | | | | |
14 | 通识教育教学部 | 074111002 | 大学英语(2) | A | 考试 | 3 | 48 | 48 | | | 3 | | | | |
15 | 通识教育教学部 | 074111003 | 高等数学 | A | 考试 | 3 | 48 | 48 | | | | | 3 | | |
军事 劳动 教育 | 16 | 学工处 | 094111001 | 军事理论 | A | 考试 | 2 | 36 | 36 | | 2 | | | | | |
17 | 学工处 | 094132001 | 军事技能训练(含入学教育) | C | 考查 | 3 | 168 | | 168 | 3 | | | | | |
18 | 保卫处 | 124122001 | 安全教育(含国家安全、实验室安全) | B | 考查 | 1 | 24 | 18 | 6 | √ | √ | √ | √ | √ | |
19 | 团委 | 114112001 | 劳动教育(理论) | A | 考查 | 0.5 | 8 | 8 | | √ | √ | √ | √ | | |
| 20 | 团委 | 114132001 | 劳动教育(实践) | C | 考查 | 0.5 | 16 | | 16 | | √ | √ | √ | √ | |
公共必修课程小计 | | | 36 | 796 | 450 | 346 | 14 | 9 | 6 | 4 | | |
公共选修课程 | 限选 课程 组1 | 1 |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 064212001 | 中国共产党历史 | A | 考查 | 2 | 32 | 32 | | | | | 2 | | |
限选 课程 组2 | 2 | 通识教育教学部 | 07421200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A | 考查 | 2 | 32 | 32 | | | | 2 | 2 | | |
通识教育教学部 | 074212002 | 大学语文 | A | 考查 | 2 | 32 | 32 | | | | 2 | 2 | | |
限选 课程 组3 | 3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212001 | 艺术鉴赏 | A | 考查 | 2 | 32 | 32 | | | | 2 | | | |
数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 044212002 | 设计美学 | A | 考查 | 2 | 32 | 32 | | | | 2 | | | |
限选 课程 组4 | 4 | 各二级学院 | 024222001 | 信息技术基础 | B | 考查 | 2 | 32 | 16 | 16 | | | | 2 | | |
各二级学院 | 024222002 | 专业技术创新教育 | B | 考查 | 2 | 32 | 16 | 16 | | | | 2 | | |
公共任选课程 | 5 | 各开课部门 | | 人文素养方面课程 | A | 考查 | 2 | 32 | 32 | | | √ | √ | √ | | |
6 | 各开课部门 | | 科学素养方面课程 | A | 考查 | 2 | 32 | 32 | | | √ | √ | √ | | |
| 公共选修课程小计 | | | 12 | 192 | 176 | 16 | | | 2 | 6 | | |
| 公共基础课程合计 | | | 48 | 988 | 626 | 362 | 14 | 9 | 8 | 10 |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必修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1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21005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B | 考试 | 3 | 48 | 24 | 24 | 3 | | | | | |
2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21006 | 程序设计基础 | B | 考试 | 4.5 | 72 | 36 | 36 | 4.5 | | | | | |
3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21007 | 数据库技术 | B | 考试 | 3 | 48 | 24 | 24 | | 3 | | | | |
4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21008 | Linux操作系统基础 | B | 考试 | 4.5 | 72 | 36 | 36 | | 4.5 | | | | |
专业基础课程小计 | | | 15 | 240 | 120 | 120 | 7.5 | 7.5 | | | | |
专业核心课程 | 1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21027 | 交换路由组网技术 | B | 考试 | 7 | 112 | 48 | 64 | | 7 | | | | |
2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21028 | 数据库安全技术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4 | | | |
3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21029 | 操作系统安全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4 | | | |
4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21030 | 网络安全协议与分析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4 | | | |
5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21031 | 渗透测试技术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4 | | | |
6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21032 | 信息安全产品配置与应用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7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21033 |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8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21034 | Web应用安全与防护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专业核心课程小计 | | | 35 | 560 | 272 | 288 | | 7 | 16 | 12 | | |
专业实践课程 | 1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32007 | Linux操作系统实训 | C | 考查 | 0.5 | 15 | 0 | 15 | | 0.5 | | | | |
2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32008 | 网络组建与互联项目实训 | C | 考查 | 0.5 | 15 | 0 | 15 | | 0.5 | | | | |
3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32009 | 信息安全工程项目实训 | C | 考查 | 1 | 30 | 0 | 30 | | | | 1 | | |
4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32005 | 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 C | 考查 | 4 | 120 | 0 | 120 | | | | | 4 | |
5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332001 | 岗位实习 | C | 考查 | 23 | 690 | 0 | 690 | | | | | 4 | 19 |
专业实践课程小计 | | | 29 | 870 | 0 | 870 | | 1 | | 1 | 8 | 19 |
专业必修课程小计 | | | 79 | 1670 | 392 | 1278 | 7.5 | 15.5 | 16 | 13 | 8 | 19 |
专业选修课程 | 专业方向1组课程 | 1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421015 | 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4 | | | |
2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421016 | Python安全编程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3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421017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 | 4 | |
专业方向2组课程 | 4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421018 | 虚拟化与云计算平台架构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4 | | | |
5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421019 | 数据存储与容灾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 4 | | |
6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421020 | 云安全技术 | B | 考试 | 4 | 64 | 32 | 32 | | | | | 4 | |
专业任选课程 | 1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522001 | 大数据导论 | B | 考试 | 2 | 32 | 16 | 16 | | | | | 2 | |
2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024522006 | 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 | B | 考试 | 2 | 32 | 16 | 16 | | | | | 2 | |
专业选修课程小计 | | | 14 | 224 | 112 | 112 | | | 4 | 4 | 6 | |
专业(技能)课程合计 | -- | -- | 93 | 1894 | 504 | 1390 | 7.5 | 15.5 | 20 | 17 | 14 | 19 |
总计 | -- | -- | 141 | 2882 | 1130 | 1752 | 21.5 | 24.5 | 28 | 27 | 14 | 19 |
平均周学时 | -- | -- | -- | -- | -- | -- | 23 | 26 | 24 | 27 | 13 | |
公共基础课程988学时(占总学时33.9%);选修课416学时(占总学时14.4%);实践课1752学时(占总学时60%) |
备注: 1.《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实践学时共16学时,不进课表。 2.《形势与政策》第1-5学期每学期8学时。 3.《大学体育》含体质测试。 4.《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学时8学时,不进课表。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一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二学期开课。 5.《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学时16学时,不进课表。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二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一学期开课。 6.《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时共16学时,不进课表。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二学期开课。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三学期开课。 7.《高等数学(经济数学、概率统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需求自行确定开设。 8.《安全教育》由保卫处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不进课表。在第一至第五学期由保卫处组织,第五学期考核与成绩报送。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落实《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的高等学校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不少于1学分(16学时),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2学时。 9.《劳动教育》由团委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不进课表。理论部分8学时在第一至第五学期由团委组织,第五学期考核与成绩报送。实践部分16学时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安全专题教育,第五学期考核与成绩报送。 10.公共选修课程分公共限选课程和公共任选课程,公共限选课程要求修读4个课程组8学分,公共任选课程要求修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4学分。 第1组:“四史”教育,第四学期开课。 第2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四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二学期开课。 第3组:艺术鉴赏/设计美学等美育课程,电自学院、计网学院、软件学院第三学期开课,数媒学院、电商学院第四学期开课。 第4组:信息技术基础/专业技术创新教育,由二级学院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不进课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课。 公共任选课: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课程,由开课部门负责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第二、三、四学期开课。 11.《岗位实习》一般实习6个月,第5学期安排4周,计23学分,共690学时。 |
(四)学时分配表
学期 | 公共基础课程 | 专业(技能)课程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必修课 | 选修课 |
学分 | 学时 | 学时 占比 | 学分 | 学时 | 学时 占比 | 学时 | 学时 占比 | 学时 | 学时占比 | 学时 | 学时占比 | 学时 | 学时占比 |
第一学期 | 14 | 362 | 12.7 | 7.5 | 120 | 4.2 | 214 | 7.4 | 268 | 9.3 | 482 | 16.7 | 0 | 0 |
第二学期 | 9 | 158 | 5.5 | 15.5 | 262 | 9.1 | 222 | 7.7 | 198 | 6.9 | 420 | 14.6 | 0 | 0 |
第三学期 | 8 | 142 | 4.9 | 20 | 320 | 11.1 | 256 | 8.9 | 206 | 7.1 | 366 | 12.7 | 96 | 3.3 |
第四学期 | 10 | 174 | 6.0 | 17 | 286 | 9.9 | 260 | 9.0 | 200 | 6.9 | 300 | 10.4 | 160 | 5.6 |
第五学期 | 0 | 0 | 0 | 14 | 336 | 11.7 | 48 | 1.7 | 288 | 10.0 | 240 | 8.3 | 96 | 3.3 |
第六学期 | 0 | 0 | 0 | 19 | 570 | 19.8 | 0 | 0 | 570 | 19.8 | 570 | 19.8 | 0 | 0 |
分学期 | 7 | 152 | 5.3 | 0 | 0 | 0 | 130 | 4.5 | 22 | 0.8 | 88 | 3.1 | 64 | 2.2 |
合计 | 48 | 988 | 34.3% | 93 | 1894 | 65.7% | 1130 | 39.2% | 1752 | 60.8% | 2466 | 85.6% | 416 | 14.4%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应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符合专业目标定位要求,适应学科、专业长远发展需要和教学需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占到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专业带头人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要求能够站在信息安全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骨干教师要求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的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1.队伍结构
生师比适宜,满足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20: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的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要占专职教师比例的80%以上;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信息安全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主要从信息安全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 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教师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了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建设
实训室建设是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最重要的环节,而实践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室应能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模拟的企业氛围,从而使学生直观、全方位地了解各种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原理、标准的认识。通过实践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实战能力,学生能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素质,这些都是他们将来在就业竞争中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够扩大学生在毕业时的择业范围。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与360公司、深信服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有限公司、西普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以真实项目为载体,逐步建设与完善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具备如表5所示的实训室,满足基本的人才培养需求。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实际应用,还可建设和完善每个实训室都应能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教学项目课程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并具备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加强基地软环境建设,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实训项目,共同编写实训指南,引进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更加接近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能更好地开展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情境单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及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从初学到熟练职业能力,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各实训室建设情况
实训室 分 类 | 实训室名称 |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 主要设备要求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实训室 | 网络互联及信息安全产品实训室 | 网络组建与互连项目实训 信息安全产品配置与应用相关实验 | 二层、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各类连线,IDS/IPS,防火墙,VPN,UTP,PC机等 |
网络空间安全靶场综合实训室 | 渗透测试技术相关实验 Web应用安全与防护相关实验 信息安全工程项目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 | 各类常用攻击和防护软件、网络安全攻防平台、PC机等;各类病毒样本、病毒专杀具、常用杀毒软件、网络安全病毒仿真系统,PC机等 |
信息安全云教室实训室 | 操作系统安全相关实验 Linux操作系统相关实验 数据库安全技术相关实验 Web应用安全与防护相关实验 防火墙技术相关实验 网络安全协议分析相关实验 | 信息安全云实验系统通过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WEB安全、主机安全、安全攻防分析、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KALI渗透、网络协议分析、恶意代码分析、密码学、WEB编程、综合运维、安全评估等方向,展开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包含初级、中级、高级三种难度系统,每个课件均包含、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实验视频、课后作业等详细内容,能够充分满足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需求。 |
| “1+X”网络安全评估职业技能实训室 | 能够完成web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恶意软件分析、渗透测试、代码审计等相关实验 能够完成网络安全评估考核模拟平台实验 能够完成网络安全评估认证考核 | 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创新实训平台包括3台服务器,平台支撑模块包括:云资源建设模块、学习实训模块、综合管理模块、实验实训模块、态势管理模块、练习测评模块等,网络安全评估与审计课程资源包9套。 网络安全评估考核模拟平台包括2台服务器,平台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模块、仿真实训模块、题库管理模块、用户考试模块、考试管理系统、考核题库。 网络安全评估认证考核平台1台服务器,平台模块包括:考生验证模块、在线考核模块、考场监控模块。 |
基础课程实训室 | 计算机应用实训室 | Office 应用软件相关实验 语言编程相关实验 | PC机、Office软件、常用程序开发环境、数据库软件等 |
3.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通过政府、大(中)型企业集团、行业协会等平台,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形式开展合作。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区域内大型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紧密型合作,建立与自己的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满足本专业所有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半年以上岗位实习的需要,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由企业提供场地、办公设备、项目和技术指导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组织和带领学生完成真实项目设计、施工、调试与维护,使学生真正进入企业项目实战,形成校企共建、共管的格局。
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如下: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半年以上岗位实习的需要,从而实现学生在基地的岗位后就业;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校外实训基地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基于职业标准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有利于学生在实训期间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使其能真正领悟到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岗位实习环节是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是学生步入职业的开始,制定适合本地实际与岗位实习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在专、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以实际工作项目为主要实习任务。学生通过在企业真实环境中的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具备职业素质综合能力,达到“准职业人”的标准,从而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
(三) 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有关基本要求
教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的基本依据。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按照国家规定选用最新出版的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进一步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择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教科研工作、专业建设等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我校每年征求老师和学生的建议进购图书,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信息安全的技术、标准、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务案例类图书等。
3.数字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我校网络安全空间实训基地配备了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实训案例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对于本专业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课程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常用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 谈话教学法。该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进行教学的方法,适合个体化教学辅导。该法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详细了解这一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这是自我管理学习的重要特征。在教学实践中,谈话教学法常在一学习单元中的特定教学阶段采用,用于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和交流学习工作经验等。
2. 六阶段教学法。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六阶段教学方法的教学阶段划分如下:
1)激励。教师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明目标和学习任务。
2)遭遇困难。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了解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发现学生错误。
3)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找出或由教师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试验。可通过“思维想像”实现,但最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
5)记忆与掌握。所学内容应被长期保留。
6)运用。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或行动方式运用到日常的职业行动中。
3. 项目教学法。该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项目为学习任务的载体。项目可以是指以生产具体产品的工作任务,也可代表整体特性并可见成果的工作也都可以作为项目,如商品展示、产品广告、应用小软件等。
4. 案例教学法。该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5.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6.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7. 讨论法教学,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引导探索—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首先提出讨论的题目,然后引导学生开展对于该题目的激烈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地总结。在整个过程中达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这无疑一方面向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在运用该方法的实践过程中,正确引导好学生的讨论。整个实施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准备工作—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8. 扩展小组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此方法主要分为以下阶段:①“独立工作”,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布置的任务或问题,将答案记录下来;②“两人合作”,比较两人的答案,并找出共同找出最重要的五项能力;③“四人一组”,小组成员比较答案,选出认为最重要的五项能力;④“八人一组”,在大组中比较答案,并选出共同认为最重要的五项能力。最后将大组的讨论结果展示在展板上。
(五)学习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素养,多重评价。采用“结果与过程结合、技能与素养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过程和基本职业素养。
成绩主要由平时考核、技能考核、期中考核、期末综合考核四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问答问题情况,技能考核则综合课内实验课表现及提交的实验成果进行评价;期中和期末考核根据课程不同,可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作业、作品、试卷等。
评价方式: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老师的评价,课程任课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课程考核也可以采取考查方式,即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以及能力的考核相结合,可采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对学生技能进行考核。
(六)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学校和二级院系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学校、二级院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教学管理工作是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实行学院、分院两级负责,学院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力量,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
(1)建立教学管理组织协调系统,专业教研室配合教务处、各分院(系)对日常课堂教学及教学建设工作进行管理和监控,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学院、分院两级督学系统,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的老教师、退休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校院两级督学小组,实现“督教、督学、督管”。
(3)分院同行教师评价系统,由分院进行主讲教师的聘任,教师试讲和教学效果评价工作。
(4)学生信息员系统,聘任学生担任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监督信息员,及时掌握专业的教学信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分院、学院进行反馈。
(5)教师—学生双向课堂教学效果反馈系统。
(6)网络教务反馈系统,通过网络获取教学信息。为了达到全面控制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进行课堂教学检查时,各类检查人员应填写相应的评估表和反馈表,及时对评估表和反馈表进行统计处理,将结果反馈给教师所在的教研室,并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教师。每学期以分院为单位,综合各种渠道的检查结果和反馈结果,采取先定量后定性的办法,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经分院审核后,将结果存入教师教学工作档案,作为教师晋职、评优的重要依据。每学期,学院教务处对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简报、总结等形式,对存在的个性问题采取座谈会、个别交流、文字材料等形式,以随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
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九、毕业条件
(一)学分要求
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所有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合格。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41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基础课程48学分,专业(技能)课程93学分。选修课程26学分。
(二)通用能力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3部门《关于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在校学生全员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培训测试,毕业时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三)素质要求
1.在校学习期间(含校外岗位实习期间)无违法或严重违纪行为,且思想品德鉴定合格。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50分及以上(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十、附录
(一)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期 | 周别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 | ▲ | ▲ | ▲ | ▲ | ▲ | ¤ | ▲ | ▲ | ▲ ※ | Z | Z | Z | Z | ◇ | S | S | S | S |
六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S | Y | Y | | | |
备注 | ★:军事技能训练(含入学教育) ▲:课堂教学 ¢:专业集中实践教学(实训、课设)/劳动周 ※:考试 ◇:完成专业综合实训答辩与岗位实习动员 ¤:机动(节假日) S:岗位实习。第五学期4周+寒假7周+第六学期12周(节假日不计学时) Z:专业综合实训(劳动月)。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可安排专业综合实训4周 Y:毕业教育 |
(二)教学进程、课程等调整审批表
1.教学进程调整审批表
开课部门 | | 学年学期 | |
专业名称 | 班级名称 | 原教学进程安排 | 调整后教学进程安排 | 调整原因 |
课程名称 | 起止周 | 周数 | 起止周 | 周数 |
| | | | | | | |
| | | | | | | |
系(教研室)负责人意见: | 开课部门教学负责人意见: | 教务处意见: |
备注: 1.此表适用于学期中调整课程教学进程。 2.此表一式两份,一份教务处存档,一份二级学院存档。审批通过后由二级学院负责通知受影响的课程师生。 |
2.课程调整审批表
二级学院 | | 学年学期 | |
专业名称 | 班级名称 | 调整 | 课程名称 | 起止周 | 学分 | 学时 | 考核形式 |
| | 原安排 | | | | | |
| | 拟调整 | | | | | |
调整原因: |
二级学院教务科负责人意见: | 二级学院教学负责人意见: | 教务处教学运行科意见: |
教务处负责人意见: | 分管教学副校长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