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6月12日期间,正值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前后,为引导学生汲取端午节节日美学中蕴含的奋进力量,同时发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通识教育教学部开设的面向全校的美育类选修课《中国民间美术鉴赏》为同学们设计了理实一体的“民间美术造型的审美意蕴与创新实践”教学项目,旨在通过形色各异的节日图像文化,带领青年大学生徜徉在中华民族节日风俗美物的浸润中。

图形是最直接可以传达其中意义的符号,而中式图案设计一直遵循“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因此,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教师以赏析的方式,带学生们细化分解了端午文化中每一种图饰纹样的形式色,高度凝练了虎纹、五毒纹、貔貅、金蟾、醒狮、辰龙等中华神兽元素蕴含的平安祥瑞、诸事顺遂的美好寓意。在随后课堂讨论中,同学们更是列举了数不胜数的“神兽”文创元素,通过课程的认知体验上升了对衣、食、住、行中蕴含节日文化以及传统图案元素的全方位理解。

在实践教学环节,任课教师采用的材料包制作中则要求学生亲手缝制端午节布艺香包以及立体玩偶。同学们多数从未参与过缝制工艺过程,但穿针引线、集思广益间,小组成员们实现了一片布、一根针、几条线缝绣出“神兽”基础造型;再配以长效驱虫攻防五毒的艾绒,附上五彩长命缕的美学设计,大家竟然亲手做出了工序复杂、工艺精致的艺术品。



展示环节中同学们纷纷骄傲的阐述小组实践体验,大家深感香囊虽小却“五脏俱全”,而纯手工制作的端午香囊也体现出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对至亲至爱的款款深情与呵护之爱。我校设计类专业、文化产业方向的学生纷纷表示在本次课程的学习中打开了设计思路,并触类旁通的自觉探究“我们的节日”;而装备制造、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则更充分的体会到天工开物的中国式智慧,从而打开科技发明创造的思想边界。
同学们在中国民间美术的鉴赏与体验中越是深入了解,越是明白自身置身于历史长河与天地之间的位置,并潜移默化的带着敬重与智慧学着和世间万物相处,用传承、弘扬、创造、发展的仪式感过好属于“我们的节日”。
图文:焦佼